中國銀行研究院7月1日在北京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2025年二季度,美國貿易政策頻繁調整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逐步顯現。由此帶來的連鎖反應,將對美國消費需求及其他經濟體投資活動造成廣泛影響。
這份《2025年三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表示,在貿易環境變化沖擊下,今年二季度全球經濟增長動能走弱,供給端趨于穩健,需求端延續疲軟。
其中,主要經濟體消費增長乏力。5月美國零售銷售環比下降0.9%,增長明顯放緩;二季度美國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整體降至一年多來低位,消費需求轉弱趨勢明顯。歐元區、日本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亦處在過去兩年來低谷。
展望三季度,關稅沖擊下全球經濟將面臨更多挑戰。報告預計,需求端擴張步伐可能繼續放緩。美國消費擴張已出現停滯信號,企業投資擴張預期轉弱。高通脹對居民真實收入的侵蝕則持續困擾日本經濟,其內需增長動能相對薄弱。
盡管新興經濟體或將加大對本土及非美市場的拓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有助于提振部分經濟體實體投資,但整體而言,中行研究團隊認為,全球需求擴張將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因素。
就全球通脹而言,報告稱,關稅上調與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將在三季度推高價格水平,中東地區局勢變化或通過影響國際能源價格和全球航運加劇通脹壓力,但消費市場增長預期低迷可能從需求端緩解價格上行壓力,不同經濟體通脹走勢面臨分化。
其中,隨著美國前期"搶進口"積累的商品庫存消耗見底,關稅負擔將逐步傳導至美國消費品價格和生產成本。另一方面,消費需求疲軟將抑制價格上漲勢頭,相關趨勢在美國已開始顯現,除日本等少數經濟體外,其他國家和地區通脹壓力仍將趨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