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星期四),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促進服務出口若干政策措施近期將出臺
8月27日,國新辦就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和2025年服貿會籌備工作進展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在發布會上透露,商務部下個月將出臺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統籌利用財政、金融等手段,優化提升服務供給能力,激發服務消費新增量。商務部服貿司司長孔德軍表示,商務部與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了《關于促進服務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相關文件將于近期印發。
工信部提出19項舉措 促進衛星通信產業發展
中國證券報記者8月27日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印發的《關于優化業務準入促進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研究設立新型衛星通信業務,進一步擴大向民營企業開放;鼓勵民營企業依法依規利用各類高低軌在軌衛星資源。
截至7月中國對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 投資存量超840億美元
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將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舉行。8月27日,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在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合作專題吹風會上表示,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的投資合作不斷深化。截至2025年7月,中國對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各類投資存量超840億美元,合作領域從油氣、礦產、加工制造、基礎設施建設等逐步拓展到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新興領域。
前7月我國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95萬億元
8月27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從交通運輸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1至7月,我國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95萬億元,其中7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3061億元。
上海證券報 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動衛星通信充分融入新發展格局 到2030年發展衛星通信用戶超千萬
工業和信息化部8月27日發布的《關于優化業務準入促進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30年,衛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規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各類經營主體創新活力充分迸發,基礎設施、產業供給、技術標準、國際合作等綜合發展水平顯著提升,手機直連衛星等新模式新業態規模應用,發展衛星通信用戶超千萬,推動衛星通信充分融入新發展格局,有力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多方緊密部署 服務貿易系列政策加快“落子”
服務貿易支持政策正在加快“落子”。近日,國務院進行第十五次專題學習,主題聚焦“加快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積極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商務部8月2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也透露,將出臺系列促進服務出口的政策措施,并實施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有序推進跨境服務貿易梯度開放。系列信號表明,服務貿易領域將迎來多個支持舉措,未來增長趨勢向好。
7月規上工業企業營收保持增長 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6.8%
國家統計局8月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9%,利潤同比下降1.5%,降幅較6月收窄2.8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收窄。其中,7月,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6.8%,增速較6月加快5.4個百分點。
首批基金2025年中期報告出爐 隱形重倉股浮現 錨定基本面成投資共識
基金2025年中期報告披露拉開帷幕。睿遠基金、銀河基金、中庚基金、南華基金等多家基金管理人率先披露旗下基金2025年中期報告,基金完整持股線路圖隨之浮出水面,多只績優產品獲基金公司內部員工增持。展望后市,多位基金經理表示,將以上市公司基本面為核心錨點,挖掘具備長期價值的投資標的。
證券時報 前7月規上工業利潤超4萬億 制造業引領復蘇
8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0203.5億元;實現營業收入78.07萬億元,同比增長2.3%。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5%,降幅較6月份收窄2.8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收窄。其中,制造業利潤較快增長,對規模以上工業利潤恢復貢獻較大,尤其是高技術制造業利潤由6月份下降0.9%轉為增長18.9%,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較6月份加快2.9個百分點,引領作用明顯。
“好房子”不等于高得房率 回歸品質方為正道
今年以來,“好房子”成為民生領域熱詞,引發廣泛關注。不過,不少購房者反映,一些新房項目將不計入建筑面積的陽臺、露臺、飄窗、夾層等區域面積打包算進套內面積,制造“得房率超100%”的營銷噱頭。一些城市的新房得房率甚至已“卷”到130%。
百萬千瓦級項目啟動在即 “綠電直連”將重塑能源消費格局
“綠電直連”將為新能源消納打開重要空間。中國石油已投產運營的最大整裝光伏項目——塔里木油田上庫高新區低碳轉型130萬千瓦光伏項目(下稱“上庫項目”),即將作為西北首個百萬千瓦級綠電直連項目啟動。與此同時,位于內蒙古烏蘭察布、青海西寧的多個數據中心或算力中心也實現了綠電直供。
秋季市場券商前瞻:科技主線與資金活水共舞
近期,多家券商集中發布新一階段策略研判,普遍看好接下來的政策延續和流動性改善,并對中國資產長期重估趨勢充滿信心。8月27日,在華泰證券2025年秋季投資峰會上,華泰證券機構業務委員會主席梁紅表示,全球資產配置正逐步形成更多元化和分散化的趨勢。
證券日報 超大規模消費市場夯實“人工智能+”發展底座
作為繼“互聯網+”之后國家推動技術革命和產業融合的又一戰略部署,國務院近日對外發布《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到2027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6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智能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快速增長。到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90%,智能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技術普惠和成果共享。到2035年,我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工信部支持電信運營商與衛星企業共建共享 三大運營商全線布局衛星互聯網賽道
根據“工信微報”微信公眾號8月27日消息,工信部近日印發《關于優化業務準入促進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到2030年,衛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規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各類經營主體創新活力充分迸發,基礎設施、產業供給、技術標準、國際合作等綜合發展水平顯著提升,手機直連衛星等新模式新業態規模應用,發展衛星通信用戶超千萬,推動衛星通信充分融入新發展格局,有力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國家統計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利水平繼續好轉
8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9%,前7個月增長2.3%,今年以來營業收入持續增長,為企業盈利恢復創造有利條件。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5%,降幅較6月份收窄2.8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收窄,前7個月利潤降幅較上半年收窄0.1個百分點,企業盈利水平繼續好轉。
證券交易印花稅減半征收兩年 為投資者減負逾2500億元
為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2023年8月27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減半征收證券交易印花稅的公告》宣布,自2023年8月28日起,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征收。根據財政部公布的證券交易印花稅數據,2023年9月份至2025年7月份,證券交易印花稅累計約2545億元。也就是說,政策落地2年來,累計為投資者減負逾2500億元。
央廣網 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個體工商戶座談會
8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白清元主持召開個體工商戶座談會,與個體工商戶、平臺企業、金融機構等代表深入交流,總結工作成效,聽取意見建議,研究推動下一步工作。會議指出,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是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決策部署的重要使命任務。平臺企業、金融機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個體工商戶在流量扶持上做“加法”,在運營費用上做“減法”,在金融賦能上做“乘法”,在能力短板上做“除法”,取得良好成效。
凈利潤下降、新業務價值高速增長 中國平安業績會詳解原因
8月26日晚間,中國平安披露2025年中期業績。上半年,中國平安實現營業收入5000.76億元,同比增長1.0%;實現歸母營運利潤777.32億元,同比增長3.7%;實現歸母凈利潤680.47億元,同比下降8.8%。保險資金投資業績穩健,上半年非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為3.1%,同比上升0.3個百分點。報告期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25.2%,較上年末上升21.1個百分點。
市場監管部門上半年辦結5件醫藥壟斷案件 罰沒金額6.23億元
央廣財經記者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今年上半年,市場監管部門辦結5件醫藥壟斷案件,罰沒金額6.23億元。壟斷案件“處罰到人”,罰沒金額6.23億元,藥價降幅超60%……今年上半年,市場監管部門高擎反壟斷利劍,聚力為民監管“開藥方”,清除群眾醫藥“心頭患”,增強企業競爭合規“免疫力”。據了解,在這5件醫藥領域壟斷案件中,上海市市場監管局除對上海信誼聯合等3家醫藥企業作出行政處罰外,還對相關人員處50萬元罰款,首次追究達成壟斷協議的個人責任。天津市市場監管委除對津藥藥業等4家企業作出行政處罰外,對企業相關人員分別處罰款60萬元;對組織者郭某某處頂格罰款500萬元,首次追究壟斷協議組織者的法律責任。
中國人壽上半年歸母凈利潤409.31億元 同比增長6.9%
8月27日晚間,中國人壽發布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上半年,中國人壽總保費5250.88億元,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同比增長7.3%;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09.31億元,同比增長6.9%。
21世紀經濟報道 美團王興談外賣大戰和出海 將繼續捍衛市場地位
8月27日,美團發布2025年第二季度及半年業績報告。二季度,美團實現營收91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1.7%,經調整凈利潤為14.9億元,同比下滑89%,比去年同期少賺了121億元。
第十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將于9月10日至11日在香港舉行
8月27日,香港貿易發展局宣布,第十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將于9月10日至11日在香港舉行。香港貿易發展局副總裁劉會平在記者會上表示,本屆論壇將以“合作求變,共建未來”為主題,并首次增設“重點項目環節”和“焦點市場”環節,旨在深化香港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關鍵樞紐作用,并為與會者創造更精準的商機。
第一財經 比亞迪、吉利年中銷量首超本田、日產 全球前10大車企格局再生變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駛入智能化發展階段,全球車企競爭格局再度發生改變。據各車企發布的終端銷量數據,今年上半年,全球汽車銷量前10名中,除了豐田、大眾汽車以超400萬輛銷量穩坐冠亞軍位置,其余8家車企排名均有調整。其中,比亞迪、吉利兩家中國車企排名上升,年中首次超過本田、日產兩大日系巨頭,躋身全球前10大車企。與之形成鮮明對比地,本田、鈴木、日產三家日系車企排名直線下降,尤其日產銷量同比降幅6%,跌出全球前10大車企行列。
“反內卷”帶動工業利潤改善 中小企業利潤由降轉增
隨著穩經濟穩就業,以及“反內卷”等政策舉措逐步落地,工業企業利潤開始改善。國家統計局8月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5%,降幅較6月份收窄2.8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收窄。
經濟參考報 首個“60天賬期”已過 到賬仍存多道“關隘”
近期,多家國內整車品牌接連承諾將支付賬期縮短至不超過60天,引發行業廣泛關注。在首個60天賬期過去后,記者調查發現,大多數整車企業正在積極落地相關承諾,但對于供應商來說,車企承諾的賬期往往只是從發貨到收到貨款中的一部分,汽車供應鏈回款問題仍然面臨許多挑戰。業內專家表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整車廠相對于大多數供應商居于強勢地位,往往選擇將資金壓力轉移到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要促進汽車產業鏈整體的良性發展,還需要更多努力。
A股險企首份半年報出爐 平安壽險新業務價值同比增四成
A股上市險企首份半年報出爐。中國平安日前發布2025年半年度業績報告,上半年公司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777.32億元,同比增長3.7%;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80.47億元;營業收入5000.76億元,同比增長1%。將向股東派發中期股息每股現金0.95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