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9月1日起,加拿大將不再征收對大多數美國進口商品的報復性關稅。
加拿大總理卡尼此前表示,此舉將影響美國對加拿大約210億美元的出口,涵蓋橙汁、花生醬、葡萄酒、烈酒、啤酒、家電和摩托車等商品。
加拿大是七國集團(G7)中唯一一個未能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設定的最后期限前與美國達成關稅協議的經濟體。上周,加拿大對美貿易最高官員勒布朗(Dominic LeBlanc)率代表團訪問華盛頓并會見美國商務部部長盧特尼克等官員,但兩國未達成協議。
目前,加拿大對美國汽車、鋼鐵和鋁的關稅將暫時維持。
“加拿大的讓步是有限的,在鋼鐵和鋁以及汽車產業上的立場仍比較強硬。”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長牛海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三個領域也是特朗普非常關心的領域,也關乎墨西哥和加拿大制造業的就業情況和發展前景,是《美墨加協定》審查和重新談判的關鍵領域之一。”
為何調整對美談判策略?
從6月宣布取消數字服務稅到如今取消對美報復性關稅,自選舉以來一直以“硬剛”特朗普形象示人的卡尼及其政府為何調整了對美談判重點?
牛海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加拿大的決定受到國內、地區和國際多重因素影響。具體來看,在國際上,七國集團其他成員都與美國達成了貿易協議,這給加拿大帶來了緊迫感;在地區上,與美關系更密切、對美經濟依賴度更高的墨西哥已經作出一些讓步,也對加拿大產生一些示范效應。
牛海彬稱,加拿大國內也面臨不小的壓力。“對美實施報復性關稅后,加拿大相關產品的通貨膨脹和匯率都遭到了一些傷害。此外,雖然加拿大已經完成大選,但國內仍然有聲音對政府施壓,覺得卡尼政府軟弱或不夠務實。”他稱。
加拿大統計局8月2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加拿大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0.4%,而第一季度則增長0.5%。同時,商業投資也下跌0.6%,其中機械設備投資降幅最大,跌9.4%。
數據顯示,受美國加征關稅的影響,第二季度加拿大的乘用車和輕型卡車的國際出口暴跌24.7%,工業機械、設備及零部件下降18.5%,旅游服務出口也下降11.1%。受加拿大對美征收報復性關稅影響,加拿大該季度國際進口額下降1.3%。
“這對加拿大來說不是一個好景象。”加拿大會議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安圖內斯(Pedro Antunes)表示。經濟學家通常認為,當GDP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萎縮時,該國經濟就陷入衰退。安圖內斯認為,雖然在技術上加拿大經濟還沒有進入“衰退”,但“我們現在處于衰退區域”。
未來還有哪些摩擦點?
一位熟悉上述談判情況的加拿大官員表示,“我們正在討論五大戰略領域——鋼鐵、鋁、汽車、銅、軟木材,以及我們在這些領域和其他領域看到的合作和雙贏伙伴關系的機會。”
目前,美國對不符合《美墨加協定》(USMCA)的加拿大進口汽車及其零部件、鋼鐵和鋁產品征收50%的關稅。作為反擊,加拿大也對不符合《美墨加協定》上述美國進口產品征收25%的關稅,并就相關問題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下提起爭端磋商。
自8月起,美方還對半成品銅材及銅密集型衍生產品征收50%關稅。同月,美國商務部確認增加對加拿大軟木征收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稅額,使加拿大軟木材總關稅率達到35.19%。美國全國住宅建筑商協會則對此表態稱,對加拿大木材的限制會導致美國建筑成本上升。
“目前來看,加拿大也沒有放棄向世界貿易組織等渠道尋求貿易救濟的努力。此外,加拿大對美國市場的信任度和安全感都在降低,這或許后續會推動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強對外經貿伙伴的多元化。”牛海彬稱:“他們不想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而將于明年開始審查的《美墨加協定》也是雙方關系中的一大變數。
安圖內斯表示,圍繞談判的不確定性已經導致外界對加拿大的投資降溫。
牛海彬表示,關稅戰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美墨加協定》的有效性和權威性,但總體來說,目前三方都有動力繼續保留這一框架,預計年底各方將就此開展相關會議。
他進一步分析稱,綜合目前消息來看,預計美方或在重新談判中會提出以下訴求:首先,進一步提高汽車本地化比例,例如可能從目前的75%提升至80%;第二,成員國勞工的工資水平要向美國工人看齊,當前該要求僅限于汽車行業,未來可能要擴展到其他行業;第三,美國可能希望把非法移民等安全因素納入貿易談判中,體現經濟安全進一步一體化的趨勢;第四,未來審查期限可能要從6年縮短為3年,便于美國更動態地調整三國關系。而墨西哥和加拿大則希望在續簽談判中放松“毒丸條款”,取消“自動終止”等字眼,預防美墨加協定突然解體的風險。
“三國在共同利益上可能作出一定的妥協,比如進一步提升北美地區本地化的含量。預計以后該地區可能是一個更加排外和保護主義的市場,這會對北美地區經濟的開放性造成消極影響,對經濟和貿易全球化也是一個挑戰。”牛海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