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國有六大行2025年半年度業績報告均已出爐。總體來看,今年上半年,國有大行從“股貸債”三端發力,持續加碼科技金融,目前已普遍建立起適配科技金融服務的組織架構、產品體系、工作機制等基礎設施。與此同時,國有大行紛紛采取多維度優化策略,搭建并完善科技金融服務生態體系,以便在競爭激烈的科技金融領域占據優勢地位。
科技貸款余額普遍增長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多家國有大行的科技貸款余額較2024年末實現兩位數增長,增幅顯著高于各家銀行的貸款平均增幅。
與此同時,5月份債券市場“科技板”落地以來,國有大行先后完成科技創新債券的發行并積極投資和承銷首批科技創新債券;在股權端,國有大行AIC(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落地結果,資金加速流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顯示出國有大行在科技金融領域業務不斷加碼。
從科技貸款規模來看,截至今年6月末,科技貸款余額達到萬億元級別的國有大行有5家,分別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其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4家銀行的科技貸款余額超過4萬億元。
具體來看,截至今年6月末,工商銀行科技貸款余額突破6萬億元,較2024年末增長20%;建設銀行科技貸款余額5.15萬億元,較2024年末增長16.81%,占各項貸款余額18.78%,較上年末提升1.71個百分點;農業銀行科技貸款余額為4.69萬億元,較2024年末增長21%;中國銀行科技貸款余額為4.59萬億元;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科技貸款余額分別突破1.5萬億元、9300億元。
在債券端,今年上半年,工商銀行率先落地首批科技創新債券,單筆最大發行規模200億元,科技創新債券承銷規模近500億元,市場份額位居同業首位;建設銀行完成了300億元的科技創新債券發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均成功發行200億元科技創新債券,專項支持科技創新。
作為股權投資的主陣地,今年上半年,國有大行穩步推進AIC股權投資試點基金設立和項目落地,將金融資源持續輸入科創領域。
截至今年6月末,工商銀行AIC試點基金簽約意向規模超1500億元、設立基金28只、認繳規模超330億元,重點支持集成電路、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農業銀行與全部AIC股權投資試點城市簽署合作協議,累計設立13只試點基金,認繳規模超百億元;中國銀行已完成15只AIC股權投資基金注冊,合計認繳規模超110億元,在商業航天等領域落地項目投資;建設銀行累計完成9只AIC試點基金設立及備案。
多維度優化服務生態體系
今年上半年,國有大行精準滴灌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從調整組織架構、創新產品供給、強化渠道資源聯動等多維度優化科技金融服務生態體系,并呈現出科技引領、數據驅動、敏捷響應等特征。
從組織架構來看,國有大行普遍建立起多層次、專業化的科技金融服務組織架構。比如工商銀行已形成“總行—25家分行科技金融中心—160家科技支行”組織體系;建設銀行已初步建成“總行—一級分行—重點城市行—特色支行(網點)—子公司”五級科技金融專屬組織架構。
在產品創新方面,農業銀行優化專屬信貸服務體系,匹配差異化信貸支持政策,創新推出專屬線上產品“科捷貸”;交通銀行持續豐富“交銀科創”品牌,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包括貸款、股權投資、債券融資、科技租賃在內的全生命周期全鏈條接力式金融服務;中國銀行行長張輝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該行搶抓人工智能、科技型企業并購等市場機遇,創新“算力貸”等科技金融產品。
目前來看,在科技金融方面,國有大行已相繼完成組織架構、產品創設、配套政策、服務機制等多方面的建設并不斷完善。伴隨著多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AIC的設立,科技金融領域的競爭也將愈發激烈,考驗國有大行等市場主要參與者整合資源以構建科技金融服務生態圈的綜合服務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多家國有大行在中期業績報告中明確提到,打造全方位科技金融生態服務體系。例如,中國銀行表示,該行深入推進中銀科創伙伴計劃,搭平臺、強協同、促聯動,引入多方資源服務科技創新;建設銀行副行長韓靜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該行一是構建起適應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的客戶生態圈,二是打造貫通雙周期的商投行一體化產品和服務體系等,三是建設與客戶溝通實時交互、交易實時交付的平臺系統,四是搭建五級聯動的機構組織體系和資源力量配備。
“國有大行在發展科技金融方面已形成樣本。”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銀行發展科技金融將呈現四大趨勢:一是科技貸款規模持續增長,資金向“硬科技”領域傾斜;二是數字化轉型加速,金融科技賦能風控與效率;三是生態化服務升級,銀行從資金提供者轉向生態構建者,聯合政府、創投等打造綜合支持體系;四是國際化布局深化,支持跨境科技企業,探索人民幣國際化場景。
“科技金融將成為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核心抓手,助力經濟向創新驅動躍遷。”田利輝說。
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看來,銀行需要進一步完善科技金融組織架構,優化信貸產品體系,加強與政府合作,強化風險控制機制,以保障科技金融安全穩健發展,更好地服務廣大科技型企業。“未來,商業銀行的科技金融投入將持續增長,科技金融產品創新將加速推進,科技金融生態將逐步完善。”婁飛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