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徽銅陵走到港交所,小菜園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菜園”)用13年時間證明:餐飲業的“長坡厚雪”,不在資本的狂飆中,而在顧客的碗里、在員工的笑容里、在供應鏈的每一環精密咬合中。
小菜園赴港上市后的首份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凈利雙增長。在餐飲行業存量競爭加劇的當下,公司交出的這份成績單頗為不易。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來到安徽銅陵,實地探訪小菜園首店,并與小菜園高管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從公司的“慢哲學”中思考中式餐飲的發展之道。
“合伙人制度”護航企業發展
銅莊店是小菜園開設的第一家門店,這家坐落在銅陵市銅官區的門店,一樓僅有門臉,餐廳開在二樓。作為公司首店,店內展示著小菜園的企業愿景、發展目標等信息。走進會議室,兩面“照片墻”更是生動展現了企業的發展故事。
2012年,小菜園正式注冊。此后,在2018年開出第100家店;2019年一年就新開了100家店;2025年計劃開出800家店。2024年12月20日,小菜園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8.5港元/股,募集資金8.6億港元。截至2025年8月28日,公司市值達131億港元。
事實上,小菜園的擴張密碼,就藏在其獨特的“合伙人制度”中。小菜園副總經理田春永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每家新店由區域經理、廚師長、店長共同持股。”這種模式將員工利益與門店業績深度綁定,解決了餐飲業人才流失的痛點。
在小菜園創始人、董事長汪書高的辦公室里,兩塊白板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數字和工作計劃。這里既有一周門店的營業額、堂食桌數、外賣數量,還有每個月的工作計劃。廚師出身的汪書高,帶領眾多廚師將小菜園從安徽推向了全國。汪書高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早年在上海做廚師時,工作不穩定,餐食簡陋,一度連吃數月土豆。那時就設想,有朝一日一定要讓廚師和服務員過上更有尊嚴的生活?!?/p>
對于定位大眾餐飲的小菜園來說,做平價菜并不是出于某種經營定位的需要,更像是一種“實在經營”的哲學。提供“好吃不貴”的美食是小菜園的本能,也是汪書高團隊堅持的長期主義理念。
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餐飲企業存量競爭加劇,行業洗牌加速。一方面,消費者對于餐飲的品質和性價比要求越來越高,促使餐飲企業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和服務水平,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原材料價格的波動、人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給餐飲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必須不斷創新和優化運營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小菜園公布的2025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7.14億元,同比增長6.5%;公司股東應占利潤為3.82億元,同比增長35.7%。從業務結構看,上半年小菜園堂食收入同比增長2.2%至16.47億元;外賣收入同比增長13.7%至10.57億元,對應外賣訂單數量由去年同期的1280萬筆增至1680萬筆。
汪書高表示,這幾年很多餐飲老板都感受到經營不易,其實是因為餐飲高速增長的時代過去了,企業必須要接受現狀,給顧客提供實惠平價的品質食品?!吧习肽晷〔藞@利潤大漲主要是因為門店模型的優化,把300平方米左右的店優化到了220平方米左右,這是當前小菜園探索出的最佳門店盈利模型?!?/p>
構建穩定高效供應鏈
在許多餐飲企業熱衷噱頭的當下,小菜園堅持用一種最樸實的方式做經營——他們把開飯店比作“種莊稼”,堅信只有肯下“笨功夫”、實實在在,才能走得長遠。
小菜園如今的好成績背后,供應鏈建設功不可沒。在餐飲行業同質化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供應鏈的穩定與高效成為了企業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
在調研中,《證券日報》記者偶遇了小菜園的配送車卸貨。5L農夫山泉桶裝水、鴻億環保密封食品容具,龔夫西瓜、正大鮮雞蛋、古井貢酒等品牌物資被廚房員工從冷鏈車上卸下來,再搬到后廚。據了解,每天一大早,都會有這樣的配送車穿梭在銅陵及其他城市的大街小巷,為小菜園餐廳配送最新鮮的原材料。
而在小菜園的馬鞍山供應鏈基地,自動化生產線將食材進行分揀包裝,然后通過冷鏈車24小時內送達全國門店?!拔覀円呀ǔ?5個區域分倉,每個分倉每日服務40家至60家門店,確保食材新鮮、當日準時配送?!惫溝嚓P負責人王婷如此表示。
截至目前,小菜園逐步實現了從早期門店自主采購,到分倉集中采購,再到如今建立起全覆蓋的全冷鏈倉儲物流體系。通過自采自配的模式,小菜園實現了百分之百的統一采購與配送,全面強化了食材的新鮮與安全性。
這種“超前布局”也源于對行業痛點的深刻認知。2023年,小菜園啟動“源頭直采”計劃,與農戶簽訂保底收購協議,減少中間商環節,成本降低。
更值得關注的是,馬鞍山新工廠投資達4.5億元,預計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投產,設計產能可支撐3000家門店。該工廠將進一步提升凈菜加工與標準化生產能力,為食品安全和供應鏈效率提供堅實支撐。
種莊稼需要春耕秋收,做餐飲亦需厚積薄發。小菜園對“實在經營”哲學的踐行,再一次證明,在餐飲江湖中,唯有堅持長期主義,才能真正獲得市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