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中報季落幕,六大國有行均已披露“中考”成績單。截至2025年上半年,六大國有行總資產超過200萬億元,凈利潤合計6933.9億元,日均凈賺38億元。
作為國民經濟“穩定器”“壓艙石”,六大行業績保持平穩,但內部延續分化。上半年,六大行營收同比均實現增長,但凈利潤同比“三升三降”。其中,農業銀行凈利潤增速最高,達2.53%;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凈利潤同樣實現增長,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凈利潤同比出現下滑。
上半年末,六大行不良率較去年末普降,但風險抵補能力增減各異,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較去年末“三升三降”。在資產擴張速度、凈利潤內生增長及外源補充等分化下,六大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同樣出現“三升三降”,但分紅力度依舊保持較穩定且較高水平。六大行擬中期派息合計2046.6億元,各自現金分紅占當期歸母凈利潤均為30%。
凈利潤“三升三降”,農業銀行增速最高
據六大國有行半年報,2025年上半年,六大行業績延續分化。
上半年,六大行營收同比全部實現增長,中國銀行營收增速以3.76%領銜,建設銀行以2.15%跟隨,其余增速在0%至2%之間。凈利潤同比“三升三降”,其中,農業銀行增速最高,達2.53%,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凈利潤同樣實現增長,增幅分別為1.37%、1.08%;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凈利潤同比下降,降幅在-1%至-2%之間。
上半年,六大國有行營收合計1.83萬億元,凈利潤合計6933.92億元,日均凈賺38億元。具體來看,工商銀行營收4270.92億元,凈利潤1688.03億元,營收、凈利潤在六大國有行中繼續保持第一。
其余五家國有行業績梯隊并未發生明顯變化。建設銀行緊跟工商銀行,營收3942.73億元;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依次排列,營收分別為3699.73億元、3290.03億元、1794.46億元、1333.68億元。
凈利潤方面,建設銀行凈利潤以1626.38億元保持“老二”位置,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凈利潤分別為1399.43億元、1261.38億元、494.15億元、464.55億元。
國有行作為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壓艙石”,對自身業績,工商銀行行長劉珺在該行2025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有一個代表性闡述,“作為一家超級規模的銀行,工商銀行跟市場永遠是同頻共振,并且準確、精確地反映中國國民經濟的增長狀況。”“如果穩定器的速度是超常速度,那么穩定器的作用可能也不會發揮得特別好,所以我們始終認為勻速或許是最快的,平衡或許是最好的。”
息差延續下行,多家代理業務收入增長明顯
今年上半年,受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存量房貸利率調整、存款期限結構變動等因素影響,六大國有行凈息差均延續下滑趨勢。
上半年,郵儲銀行凈息差最高,達1.7%,但同比下滑0.21個百分點,降幅在六大行中最大;建設銀行凈息差以1.4%保持第二,其余國有行凈息差在1.2%至1.4%之間。中國銀行凈息差同比下降0.18個百分點,降幅僅次于郵儲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降幅在0.13至0.14個百分點之間。
交通銀行由于凈息差同比降幅最小,為0.08個百分點;上半年,該行利息凈收入同比增長1.2%至852.47億元,是唯一利息凈收入同比實現增長的國有行,其余5家同比均下降。中國銀行利息凈收入同比降幅最大,達5.27%;建設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工商銀行同比分別減少3.16%、2.88%、2.67%、0.12%。
六大國有行在2025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均被問及如何應對低息差環境。六大行均提及加強資產負債結構管控,以應對凈息差收窄挑戰;多位國有行高管認為,展望下半年,銀行業凈息差仍面臨一定的收窄壓力,但預計下降幅度將逐漸收窄。
雖然凈息差壓力猶存,但上半年六大國有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四升兩降”,中間業務收入普遍實現增長。其中,郵儲銀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同比增長11.59%,增速最高;農業銀行同樣實現兩位數增長,達10.07%;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分別同比增長9.17%、4.02%。交通銀行、工商銀行上半年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則出現“縮水”,分別同比下降2.58%、0.57%。
2025年以來,資本市場持續升溫、交易活躍度明顯提升,同時疊加存款利率下行,多家國有行基金、理財、保險等代理業務收入實現較快增長。例如,上半年,農業銀行代理業務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58.07元,同比增長62.3%;郵儲銀行理財業務手續費收入27.39億元,同比增長47.89%;工商銀行對公理財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同比增加24.5%至72.1億元;中國銀行代理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同比增長23.7%至144.8億元。
不良率普降,中國銀行撥備覆蓋率跌破200%
截至2025年6月末,六大國有行資產合計突破200萬億元,達214萬億元。其中,工商銀行總資產突破50萬億元,達52.3萬億元;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總資產依次為46.9萬億元、44.4萬億元、36.8萬億元、18.2萬億元、15.4萬億元。
從增幅看,與去年末相比,建設銀行總資產增幅最大,達9.52%;農業銀行、工商銀行、郵儲銀行增幅依次跟隨,分別為8.37%、7.16%,6.47%;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增幅相對靠后,分別為4.93%、3.59%。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上半年末,六大國有行不良率較去年末“五降一升”,郵儲銀行成唯一不良率上升的國有行,但不良率在六大行中繼續保持最低水平,為0.92%;其余5家國有行不良率較為接近,在1.24%至1.33%區間,較去年末降幅在0.01個百分點至0.03個百分點之間,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不良率最高,均為1.33%。
風險抵補能力方面,截至上半年末,六大國有行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較去年末“三升三降”。交通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撥備覆蓋率較去年末均有所提升,增幅在10個百分點以內;郵儲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均出現下滑,分別較去年末下降25.8個百分點、4.61個百分點、3.21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銀行撥備覆蓋率跌破200%。其余5家維持200%上方,農業銀行撥備覆蓋率最高,達295%;郵儲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撥備覆蓋率分別為260.35%、239.4%、217.71%、209.56%。
擬中期分紅超2000億,分紅率達30%
在資產擴張速度、凈利潤內生增長等分化下,六大國有行資本充足變動也顯示出差異。截至2025年6月末,六大國有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較去年末“三升三降”。
其中,六大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均超10%,建設銀行最高,達14.34%;郵儲銀行最低,為10.52%。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較去年末均出現下滑,農業銀行降幅最大,降幅0.31個百分點;交通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三家出現上升,增幅在0.3個百分點至1.2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四家國有行均獲得超千億元注資,合計達5000億元。截至上半年末,建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較去年末依舊出現下滑。據wind數據,截至上半年末,建設銀行金融投資資產同比增長18.6%,明顯高于貸款及墊款余額同期增速(7.9%)。
雖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變動各異,但六大行繼續保持較為穩定且較大的分紅力度。在發布中報同時,六大國有行均披露了2025年中期利潤分配方案,擬合計中期派息2046.6億元,各自現金分紅占當期歸母凈利潤均為30%。
據wind統計,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擬中期分紅503.96億元、486.05億元、418.23億元、352.5億元、147.72億元、138.11億元。
專題|低利率時代下,金融機構的半年“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