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險行業“反內卷”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上市險企2025年半年報顯示,國內三大財險公司綜合成本率均有顯著下降,其中車險費用率下降明顯。目前非車險“報行合一”正醞釀實施,將對明年的財險效益帶來正向影響。
業內人士認為,行業“反內卷”將在未來持續提升財險市場的業務質量和承保盈利能力。
費用率普降承保效益大增
半年報數據顯示,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的承保效益均實現較大增長。
綜合成本率是觀察財險公司經營效益的核心指標,低于100%代表承保端有盈利,成本率越低承保利潤率越高。從上半年數據來看,平安產險和人保財險的綜合成本率都已降至96%以下的較好水平。
具體而言,上半年,人保財險實現承保利潤116.99億元,同比增長53.5%;綜合成本率95.3%,為公司近十年最好水平,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平安產險承保利潤大增125.9%至79.78億元,綜合成本率95.2%,同比優化2.6個百分點。太保產險承保利潤35.50億元,同比增長30.9%;綜合成本率96.3%,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
綜合成本率何以實現優化?根據半年報,人保財險主要是費用率下降所致,平安產險和太保產險則得益于賠付率和費用率“雙降”。
中國平安副總經理付欣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綜合成本率的優化得益于費用以及賠付的有效控制。其中,科技、人工智能(AI)對核保、理賠、定損的應用,也為成本率優化提供了較好基礎。
中國平安半年報顯示,成本率下降主要得益于車險費用優化及保證保險扭虧為盈。該公司車險上半年綜合成本率95.5%,同比優化2.6個百分點,主要得益于車險深化“報行合一”改革,持續推進費用精細化管理、優化費用投入。
所謂車險“報行合一”,指的是保險公司銷售保險產品的實際費用率要與報備的費用率一致,這主要是針對車險銷售拼費用的亂象而定。否則,車險業務盡管定價費用合理,但實際費用越來越高,最終進入“內卷”式無序競爭狀態。
“財險行業‘反內卷’已經取得初步成效。”中國人保副總裁、人保財險總裁于澤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報行合一”的實施有力規范了車險市場秩序。上半年,人保財險車險綜合成本率94.2%,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按舊準則口徑,上半年該公司車險費用率較2020年下降18.2個百分點。
另外,太保產險車險業務上半年通過加強渠道專業化建設、品質精細化管理和運營數字化賦能,實現了業務結構優化,盈利水平有所提升——車險承保綜合成本率95.3%,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
非車險下季或落地“報行合一”
今年以來,非車險的“報行合一”政策進度備受關注。自2025年3月開始,監管部門就非車險“報行合一”問題征求行業意見。
于澤表示,在行業將要推行非車險“報行合一”的氛圍下,上半年人保財險法人業務綜合成本率同比下降3.2個百分點,經營效益改善。目前,非車險業務綜合成本率下降不明顯,主要是因為業務結構性問題。從進度上來看,預計“報行合一”相關政策將于四季度落地,對2025年非車險經營業績有一定正向影響,對2026年非車險經營業績也將帶來明顯改善。
他認為,如果非車險“報行合一”監管政策有效落地,將引導行業回歸保險本源,推動行業主體更加理性競爭,有效遏制行業違規問題,通過合理設定費率、降低費用率和保費應收率,提升非車險行業承保能力,提供更多更好的風險管理服務,降低行業應收保費風險。
助力保險發揮“兩器”功能
“各行各業‘反內卷’,有助于創造更加穩定的財險業務定價依據和保源增長,為財險行業市場秩序的規范理性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于澤表示,在這一大背景下,財險行業自身“反內卷”將有力推動行業轉型升級與實現內涵式發展。
具體而言,“反內卷”會引導各保險公司將資源投放的重點從原先比價格、拼規模、搶份額,向產品、服務和技術創新的方向轉變,集中精力研發保險技術、提升服務能力,減少非理性投入和盲目競爭,實現良性高質量發展。
于澤表示,長遠看,非車險“報行合一”的監管政策落地執行將有助于行業回歸保險本源,推動行業主體更加準確研判風險,做好風險減量服務,充分發揮保險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兩器”功能,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