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特朗普政府發起的關稅戰,印度再次選擇硬剛。
近期,印度就美國以232調查名義對銅征收50%關稅一事尋求與美國進行世貿組織(WTO)磋商。
第一財經記者從WTO方面獲知,目前該磋商通訊文件已經分發給各WTO成員。
該文件稱:“印度認為,盡管(美方)措施聲稱是為了安全利益所采取的對策,但本質上是一項保障措施。”
值得指出的是,從4月美方對全球提出所謂“對等關稅”以來,印度多次在WTO框架下反擊美國:此前印度保留對部分美國產品征收報復性關稅的權利,以回應美國對鋼鐵、鋁和汽車零部件征收的232關稅。
反擊美國銅關稅等232措施
7月30日,美國開始對進口的部分銅產品征收50%關稅,該措施自8月1日起生效,且無限期適用。
此次,印度表示,美國未能就實施保障措施的決定通知WTO保障措施委員會。
“作為受影響的成員,印度對美國涉案產品擁有重大的出口利益,因此請求與美國進行磋商。”印度在上述通訊文件中表示,“印度期待美國對此請求作出及時答復,并商定雙方便利的磋商日期和地點。”
根據印方數據,在2025財年,印度向美國出口了價值3.6億美元的銅產品,包括板材、管材和其他半成品。
不過,印度也是銅的凈進口國,2024-2025財年的銅進口總額為144.5億美元,遠超出口。主要供應國包括智利、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值得注意的是,印度還從美國進口了價值2.88億美元的廢銅,但由于雙邊銅貿易中斷,這些廢銅的進口可能變得不可行。
4月,印度就曾在WTO同美方發起磋商,稱美方對鋁、鋼及其衍生產品進口采取的是保障措施,但在回應印度磋商請求時,美國告知WTO,征收關稅是出于國家安全考慮,不應被視為保障措施,因此雙邊磋商 “沒有依據”。
5月,印度向WTO發送通知文件,提議根據WTO規則對美國征收報復性關稅,以應對美國作為保障措施推出的鋼鋁關稅。
印度彼時表示,美國的這些保障措施影響價值76億美元的相關印度原產產品,征稅額度達19.1億美元,因此,“印度暫停減讓的提議將導致對原產于美國的產品征收同等數額的關稅。”
7月,印度再次通知WTO,稱美國對汽車及部分汽車零部件征收的25%關稅將影響印度價值28.9億美元的出口。
“印度保留暫停優惠措施或其他義務的權利……這些措施對印度貿易的不利影響與該措施相當。”印度稱,美國征收的關稅總額將達7.25億美元,新德里將對原產于美國的產品征收“相同金額的關稅”。
美印談判如何
在保留對美產品征收報復性關稅的同時,印度和美國正在就一項雙邊貿易協定進行談判,以加強貿易關系。自3月以來,雙方已完成五輪談判。
但自8月27日起美國對印度征收高達50%的關稅后,美國代表團推遲了原定于8月25日的下一輪談判,且第六輪談判新日期尚未確定。
據報道,印度希望盡快恢復談判。然而,一位印度官員表示,解決美方對印度商品征收50%高額關稅的問題將是達成擬議協議的關鍵。
不過,由于美國施壓印度擴大農業和乳制品等政治敏感領域的市場準入,印度無法接受這一決定,因為這會影響印度國內農民的生計,這也導致談判暫停。
此前,美國和印度已宣布計劃于2025年秋季(9月至10月)完成雙邊貿易協定第一階段。兩國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雙邊貿易額從目前的1910億美元增加到5000億美元。
9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美印貿易關系“完全是一場一邊倒的災難!”
“他們(印度)現在提出將關稅降至零,但現在已經太晚了。他們早就應該這么做了。”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寫道,“原因是,迄今為止,印度向我們征收的關稅高得驚人,是所有國家中最高的,以至于我們的企業無法向印度銷售產品。”
第一財經記者查詢WTO數據庫顯示,2024年,印度對美國進口產品征收的貿易加權平均關稅為6.2%,而美國對印度產品征收的關稅為2.4%。貿易加權平均值是指每單位進口價值的平均關稅稅率。
根據印度商務部的數據,今年4月至7月,印度對美出口增長21.64%,達到335.3億美元;進口增長12.33%,達到174.1億美元。2024-2025年,美國約占印度出口總額的20%,印度出口約占美國進口總額的2.5%。
此前,印度總理莫迪于8月15日表示,他將堅定不移地保護農民和漁民的利益,印度絕不會在他們的利益上妥協。
道岳法律咨詢反傾銷財務專家嚴光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向美國出口印度原產貨物的廠商/報關代理在報關時,需要注意美國對印度適用的多重附加關稅、申報順序以及豁免內容,較為煩瑣。
在長遠看來,如果需要有應對之法的話,可以考慮在供應鏈方面的再設計,譬如評估在第三國“實質性轉變”的可行性,關鍵是必須真實加工,不得僅僅包裝。他解釋道,同時也可以考慮增加在美國本土或同美國有自貿協定的經濟體的工序,提高產品的美國含量占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