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在孟加拉國制造業升級、基礎設施現代化以及能源轉型等多個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孟加拉國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深化了兩國經貿關系。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創新合作模式,中孟投資合作必將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中國對孟加拉國投資呈現出快速增長勢頭。今年一季度,中國對孟加拉國直接投資額達到1.135億美元,超過了2024年全年中國對孟加拉國投資額的一半。今年上半年,中國對孟加拉國的直接投資同比增幅高達47%。中國投資在孟加拉國制造業升級、基礎設施現代化以及能源轉型等多個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孟加拉國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深化了兩國經貿關系。
當前孟加拉國經濟面臨消費與出口需求疲軟、高通脹、債務壓力增大等多重因素考驗,2023至2024財年增長放緩至5%,通脹率達到9.7%;世界銀行預測2024至2025財年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至4%,如食品和能源價格飆升的情況不能緩解,2025財年的通脹率仍將保持在9%以上的高位。與此同時,孟加拉國稅收收入持續低迷。2024至2025財年,孟加拉國稅收收入僅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7%,低于上一財年的7.4%;同期,政府外債增至743.4億美元,同比增長8%。稅收不足已嚴重影響該國支付進口賬單、履行外債義務的能力,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孟加拉國債務可持續性評級由“低風險”上調至“中風險”。在此背景下,中國投資增長無疑成為孟加拉國經濟的一抹亮色,有助于孟加拉國經濟重回穩健增長軌道。
在制造業領域,成衣和紡織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充分發揮孟加拉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和關稅優惠比較優勢,成為吸引中國投資的重點。美國政府對印度加征高額關稅后,服裝采購商紛紛轉向孟加拉國供應商。美國政府曾威脅對孟加拉國服裝進口加征35%的關稅,高于同處南亞地區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但在8月1日截止期限前,美國把對孟加拉國加征的“對等關稅”降至20%,而對印度加征關稅為25%,甚至可能進一步提高到50%,使原來從印度采購的買家轉至孟加拉國,孟加拉國服裝制造商也抓住機遇,與中國企業加強合作,重啟擴建計劃,并增資配套產業,中國投資正當其時。
在基礎設施領域,中國企業重點參與了總投資4.12億美元的達卡繞城高速公路項目,這是孟加拉國首條全封閉高速公路,項目全長約48公里,連接達卡北部和東北部工業區,并串聯多條國道,對孟加拉國道路連通意義重大。項目首段18公里已于今年3月試運營,并于8月正式通車,有助于緩解首都達卡交通嚴重擁堵問題,并激發區域經濟活力。同時,近期中國與孟加拉國重啟“提斯塔河綜合治理項目”第一階段談判,作為孟加拉國第四大跨境河流,提斯塔河水土流失、泥沙淤積、河道曲折等問題長期危及沿岸農田與居民生產生活,實施改造緩解水患侵害、帶動區域發展是經濟合作項目,更是民生大計工程。項目首階段計劃2026年初開工,2029年前完成,總投資約7.47億美元,其中5.5億美元擬由中國貸款支持。
在港口物流和新能源領域,中國積極參與投資孟加拉國港口改造和物流樞紐建設。中國承諾投資4億美元用于孟加拉灣蒙格拉港改造,升級后的蒙格拉港集裝箱吞吐量將提升至每年150萬標箱。中孟兩國還計劃在孟加拉國最大港口——吉大港投資建設中國經濟產業園區,將吉大港打造成為南亞貿易物流的關鍵樞紐,進而帶動機電制造、精細化工、電子信息等多個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創造大量就業,助力經濟發展。與此同時,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合作框架下,中國企業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領域加大對孟加拉國投資,主要投向風電和光伏發電產業等綠色能源產業,不僅幫助孟加拉國緩解了電力短缺問題,也助其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創造就業,改善民生。
此輪中國對孟加拉國投資的快速增長,也得益于中孟兩國政府高層密切交往引領下的經貿關系深化發展。今年是中孟建交50周年,2025年3月底,孟加拉國臨時政府首席顧問尤努斯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兩國在基礎設施、產業升級、貿易投資等領域達成多項共識。2025年6月,中國商務代表團訪問孟加拉國,雙方簽署了《關于加強產業鏈供應鏈經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中國承諾延長對孟加拉國商品的零關稅待遇至2028年,并啟動了雙邊投資協定升級談判和自貿協定談判。為落實雙邊經貿合作成果,孟加拉國政府明確了積極吸引外資特別是中國投資的導向,提供多項投資便利措施,包括在吉大港、昌德布爾、博拉等地設立專屬產業園區,并提供土地、能源供應等要素保障。
中國已連續15年成為孟加拉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有近千家中國企業在孟經營。展望未來,中孟投資合作有望從成衣和紡織品、基礎設施、港口物流等傳統領域向綠色能源、數字經濟、電動汽車等領域拓展。升級雙邊投資協定,也能為投資者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更便利化的措施。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創新合作模式,中孟投資合作必將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