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上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上指出,盡快建成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
對于如何推動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以下簡稱上合開發銀行)高質量建設,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最新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提出多項專業建議,包括積極吸納多邊組織、私營部門、國際資本等多方合作,提高項目的杠桿效應和示范帶動作用等。
曾剛認為,上合開發銀行既要成為資金的“輸送者”,更要成為推動區域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的“協調者”“創新者”,提升在全球多邊開發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上合開發銀行應重視推動成員國貨幣結算便利化
曾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指出,上合開發銀行在功能發揮上,應當聚焦于服務成員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提升區域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具體來看,該銀行應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綠色能源、數字經濟以及產業升級等領域的項目融資,同時為成員國提供包括項目咨詢、風險評估、能力建設等配套服務。
曾剛表示,作為多邊開發金融機構,上合開發銀行也應重視推動成員國貨幣結算便利化,促進本幣業務發展,降低跨境金融交易成本,助力區域金融穩定。
此外,通過發揮平臺作用,促成成員國政府、企業及國際多邊組織之間的對接與合作,擴大融資渠道。
“總的來說,上合開發銀行既要成為資金的‘輸送者’,更要成為推動區域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的‘協調者’‘創新者’,提升在全球多邊開發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他指出。
針對上合開發銀行股權結構安排,曾剛認為,其設計應充分體現開放性、包容性與均衡性。
總體上,他認為,股權結構應確保各成員國利益的合理兼顧。實踐中或可采取“基礎資本+貢獻資本+增資資本”相結合的多層次出資方式,基礎資本可按成員國經濟體量及意愿分配,貢獻資本部分考慮各成員國在區域合作中的實際貢獻。
“此外,可以設計創新性股權類別,比如設立優先股或非投票權股份,吸引非成員合作伙伴資金,擴展資本來源。”曾剛說。
上合開發銀行內部治理應做到有效制衡和高效決策
對于上合開發銀行內部治理架構,曾剛認為,需秉承多邊開發金融機構國際慣例,參考亞洲開發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成功案例,構建科學、高效、透明的治理體系。建議設立股東大會(理事會)、董事會和高管團隊三大決策及執行層級。
理事會作為最高權力機構,負責重大事項決策與戰略規劃,各成員國有席位并按股權或協議設計投票權。董事會負責日常重大決策和監督管理,高管團隊由專業銀行家和管理人士組成,負責具體運營。
為提升透明度和防范利益沖突,應建立完善的監督稽核、倫理問責和信息披露機制。銀行治理還需兼具包容性與靈活性,鼓勵專家參與制定發展戰略,形成內部問責與外部監督并行的治理環境,做到有效制衡和高效決策。
在曾剛的視角下,理想中的上合開發銀行應具有幾大突出特征。第一是“多邊共商”,決策機制充分體現在成員國平等協商、互利共贏的基礎上。第二是“創新驅動”,能迅速響應國際金融新趨勢,在綠色金融、數字金融、區域本幣結算等方面敢于探索和創新。第三是高度重視區域互聯互通項目,把握上合組織區域經濟潛力,支持跨境基礎設施與產業鏈協同。第四是具備風險防控能力,通過完善的風控體系和多元化的金融工具應對地緣和市場風險。第五是擁有全球化視野和本土化實踐能力,既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又能根據區域特點制定差異化戰略。如此,才能獲得成員國、合作伙伴及全球市場的信任和支持,成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金融引擎。
曾剛還建議,要推動上合開發銀行高質量建設,還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一是強化政策溝通與法規協調,為銀行項目落地拓展政策空間。二是積極推動成員國之間的數據共享和信用體系互認,提升銀行風控模型科學性。三是注重可持續發展,制定綠色貸款、減貧項目等專屬金融產品,支持區域內共同發展目標。四是招募和培養多元化、國際化的人才隊伍,提升銀行管理和運營的整體能力。五是積極吸納多邊組織、私營部門、國際資本等多方合作,提高項目的杠桿效應和示范帶動作用。
“通過上述舉措,上合開發銀行有望成為國際多邊合作新典范,助力成員國實現經濟社會的共同繁榮。”曾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