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這么多年,初創公司起起伏伏太正常了。”一位自動駕駛從業者跟北京商報記者談起中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智行”)時波瀾不驚。
盡管他對中智行近日被申請破產并不驚訝,但細數中智行的背景,曾經估值數十億,由百度前高級副總裁、有著中國自動駕駛“黃埔軍校校長”之稱的王勁創立,這般輝煌起家的自動駕駛明星企業,卻因一筆1.5萬元的勞動仲裁款被申請破產清算,如此戲劇化還是讓人唏噓不已。
寒冬中亦有暖陽。百度蘿卜快跑二季度在全球提供超220萬次出行服務,小馬智行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乘客車費營收同比增長超3倍,文遠知行Robotaxi業務營收同比增長836.7%。中智行的崩塌不是行業終章,而是技術路線與商業現實博弈的分水嶺,穿越者正通過成本控制、場景突圍和全球化布局,開辟自動駕駛商業化的新航道。
財務“黑洞”
近日,南京市棲霞區人民法院的一紙裁定書,宣告了中智行的破產。
據法院發布的民事裁定書,申請人對中智行申請破產清算理由如下:申請人與中智行于2024年11月27日在勞動仲裁委員會簽訂調解書,約定中智行在2025年4月20日前支付1.5萬元,后經多次催要未果。申請人遂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但中智行一直無法支付調解款項,故申請其破產清算還債。
經法院調查,中智行涉及多件執行不能案件,涉案金額巨大,資不抵債,符合受理破產的條件,依法予以受理。此外,中智行公司不在注冊地經營,經營場所不明,無法取得聯系。
北京商報記者登錄天眼查平臺發現,中智行在2024年將法定代表人從王勁變更為張水生,目前員工人數為0,記者多次撥打中智行官方電話,均提示為空號。中智行官方公眾號最后一次更新停留在2024年2月。
根據天眼查信息,近五年內中智行53.33%的案件發生在2025年,66.6%的案件中中智行作為被告,案件涉及金額2208.75萬元。
具體到上述案件,北京市惠誠律師事務所律師宋利強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執行轉破產’對企業來說意味著重生機會、有限責任保護、市場退出與資源優化”。
“重生機會是指若企業目前雖遭遇財務困難但仍具有市場價值,借助‘執行轉破產’程序進入重整或和解程序,有機會在法院監督下,由管理人協助企業優化資產結構,盤活企業資產、提高管理水平、完善財務結構,使企業恢復生機重新生產經營;有限責任保護,即正當經營的股東通過‘執行轉破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隔離股東個人財產與企業債務,從而為股東尋求有限責任保護。”宋利強詳細解釋。
“成本高到無法想象”
被利空消息推到臺前的中智行,不是沒有高光時刻,相反,它出道即巔峰。
2018年,中智行成立,主打“做最安全的自動駕駛”,團隊成員來自谷歌、FCA、百度、IBM
等。天使輪融資數億元,直接切入L4級全無人駕駛。
次年6月,中智行提出將5GAI(5G和AI)滲透到無人駕駛技術的感知、智能規劃、云地精圖、邊緣車控、系統安全等各個方面,從而極大地提升無人駕駛技術的算法、算量和算力。
“中智行走的是所謂‘車路協同’的路子,泛化性太差了,這個是沒有出路的,”自動駕駛從業者徐晨(化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這意味著每進入一個城市做一次基礎設施建設,而且不是所有城市都有這個能力,成本高到無法想象。”
當前,智能駕駛領域主要有兩種技術路線,分別為單車智能和車路協同。單車智能使車輛能夠通過車載傳感器和決策系統獨立感知和處理來自周圍環境的信息,而車路協同則側重于車輛與基礎設施之間的信息交換和共享,以增強單車的感知和決策能力。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也提到了車路協同和車路云,他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中國量產的輔助駕駛車輛都沒有用到車路協同,中智行投入大量資金去研究,卻拿不到收入,另外一些公司采用的是單車智能模式。”
對于中智行被申請破產之于行業的信號,第三方人士有不同的看法,在張翔看來,“這是自動駕駛行業降溫的表現。自動駕駛公司都是提供解決方案,如果方案成熟,這是一個可復制的生意,不需要那么多公司”。
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則認為:“自動駕駛行業正經歷結構性分化而非整體收縮。中智行事件的本質是資本從概念追逐轉向聚焦頭部企業。”
生存者各有千秋
與中智行的困境形成對比的是,一些與之有微妙關系的自動駕駛企業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
赴美上市的文遠知行,前身是王勁與百度同事韓旭聯合創辦的景馳科技。2020年王勁、中智行、文遠知行曾陷入復雜的訴訟案,當年5月,以上三家達成和解,各自撤回針對對方公司及相關個人的一切訴訟。
不久前,文遠知行發布的2025年二季度財報顯示,公司Robotaxi業務營收4590萬元,同比增長836.7%,這部分營收占總營收的36.1%。
百度是王勁的老東家,雙方也曾對簿公堂。根據百度2025年二季度財報,百度旗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全球出行服務次數超220萬,同比增長148%;截至8月,全球累計出行服務次數超1400萬;服務覆蓋全球16座城市。
小馬智行較文遠知行更早上市,2025年二季度Robotaxi業務營收1090萬元,同比增長157.8%,其中乘客車費營收同比暴漲超300%,Robotaxi平臺注冊用戶同比增長136%。
在經濟學家余豐慧看來,“這三家的業績增長顯示出各自在無人駕駛技術上的進步和市場接受度的提升,這是值得肯定的成績,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已經完全安全”。
“目前,無人駕駛技術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面臨著技術成熟度、法律法規、公眾接受度等多方面的挑戰,持續的技術研發投入和市場拓展成本依然巨大,這也是不容忽視的隱憂”,他進一步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根據一組整體數據,2025年二季度文遠知行營收1.27億元,同比增長60.8%,調整后凈虧損3.01億元,同比擴大72.2%;小馬智行營收1.54億元,同比增長75.9%,非國際會計準則下的凈虧損3.3億元,同比擴大34.3%。
站在業內人士角度,徐晨認為上市與否不是最重要的,“技術好落地好,就算沒上市也會很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