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的波動背后,是產油國巨頭在市場份額、地緣政治和全球經濟預期間的一場復雜博弈。
OPEC+八國上周日舉行在線會議,發表聲明稱同意從10月起將產量提高13.7萬桶/日,此一增幅遠低于9月和8月的約55.5萬桶/日以及7月和6月的41.1萬桶/日,顯著緩解了市場對供應過剩的擔憂。
市場對此反應迅速,本周一(9月8日)亞歐時段震蕩反彈,美原油一度上漲1.96%至63.08美元/桶,部分收復上周五因非農數據后的大部分失地,目前美原油交投于62.86美元/桶附近。
OPEC+正加速釋放其暫時未向市場供應的石油,該組織決定開始解除原定維持到2026年底的165萬桶/日減產計劃。
按照當前每月13.7萬桶/日的增產速度,OPEC+需要12個月的時間來完全解除這165萬桶/日的減產規模。
這一舉措標志著OPEC+的戰略重心發生明顯轉變——將奪回市場份額置于維持油價之上。即使在市場普遍預期供應過剩的背景下,他們仍堅持這一策略。
實際影響
對市場而言,OPEC+的增產決定似乎出現在最不合適的時間點。由于阿根廷、加拿大、美國和其他國家增產,市場普遍預計石油已進入長期供應過剩時期。
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從2025年10月到2026年底,全球能源供應將出現前所未有的過剩,日均供應量比需求多出300萬桶。
然而分析表明,實際增產幅度可能比宣告的數字小很多。多數OPEC+成員國產能已經達到或接近滿負荷,因此新配額實際上不會給市場增加太多供應。
沙特算盤
對沙特而言,此次調整意義重大,其產量已從3月的907萬桶/日增加到9月的998萬桶/日。
根據IEA估計,這使得沙特擁有約220萬桶/日的閑置產能,遠高于其他OPEC+成員國。相比之下,俄羅斯由于西方限制對新產量的投資,幾乎沒有任何閑置產能。
沙特推動增產旨在重新奪回全球市場份額,特別是從美國頁巖油生產商等競爭對手手中搶回銷售份額,該國希望通過增加產量來抵消油價下跌的影響。
地緣政治
增產決定也讓沙特獲得了寶貴的地緣政治資本。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呼吁降低油價,以幫助抑制通脹。
特朗普還向俄羅斯施壓,要求其停止對烏克蘭的戰爭。
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親王是OPEC+最初削減供應的催生者,在OPEC+內部生產紀律不彰持續多年后,他現在似乎又穩穩回到主導者的位置上。
市場反應
油價在周一亞市早盤出現反彈,部分收復了上周的跌幅,這一反彈主要受到OPEC+最新增產決定的推動。
Fujitomi Securities分析師Toshitaka Tazawa表示:“油市小幅反彈,原因是對OPEC+溫和增產的釋然情緒,以及上周下跌后的技術性回彈。”
他補充指出,美國可能對俄羅斯實施新限制導致供應收緊的預期也為市場提供了支撐。
風險因素
油價仍然面臨下行壓力。OPEC+產量仍在持續增加,供應壓力依舊存在。
美國經濟數據也令人擔憂。上周五發布的非農就業報告顯示就業增長疲軟,令市場擔憂能源需求增長放緩。
此外,北半球冬季可能出現的供需過剩風險也是市場擔憂的因素。
北京時間13:32,美原油現報62.84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