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9月8日,德國慕尼黑國際車展正式開幕,“中國車企軍團”再次成為焦點。主辦方公布的展位信息顯示,今年有超103家參展商來自中國,相較于上一屆的70家,參展的中國企業數量大規模攀升。在中國汽車品牌加速出海的背景下,眾多中國車企希望借此國際性平臺,面向全球打造中國智造“新名片”。
與歐洲車企展開差異化競爭
今年慕尼黑車展,“中國面孔”無處不在。開展前的首個重磅消息來自中國智能駕駛公司Momenta,其宣布將攜手Uber將德國慕尼黑作為雙方開啟Robotaxi運營項目的首發城市。來自中國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革新力量在加速變革歐洲的出行方式。
記者留意到,不只比亞迪、小鵬、零跑等新能源車企,廣汽、長安、長城等汽車集團也對此次車展無比重視,希望借助重要舞臺加緊進軍歐洲市場。其中,比亞迪將發布其海豹06DM-i旅行車,這是其在該地區推出更多插電式混動汽車的舉措之一,將與“本土”的大眾帕薩特展開競爭;奇瑞汽車也將正式深入歐洲市場,展示包括歐萌達5和捷途7在內的純電動及插電混動車型。
小鵬、零跑、吉利的極星等將發布重點放在了電動車上,如小鵬P7改款車型、零跑電動掀背車B05等,希望憑借領先的三電技術和智能交互體驗,在當地與大眾ID.3、特斯拉Model 3等展開差異化競爭。
借道“混動”突破
歐洲市場是轉型升級關鍵一步
業內人士指出,在歐洲市場電動汽車和混動汽車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近一年來,中國車企積極調整在歐洲市場的拓展戰略,如建立本地銷售合作伙伴關系,并承諾將部分生產轉移到該地區等。最關鍵的是,通過推出插混車型,成功獲得市場銷量的增長。
“過去插混車型在歐洲市場基數較低,是中國品牌插混車型銷量同比快速增長的因素之一;同時歐洲主流車企在插混領域的布局較少,中國車企抓住機遇,通過高性價比產品快速占領市場。”乘聯會報告顯示,今年混合動力車型對中東和歐洲的增量超強,體現了中國乘用車競爭力的全面提升。中國插混車型依托完整的產業鏈優勢,混動系統成本較低,相比歐洲本土電動車型,成本優勢顯著。
【參展車企亮點】
▎廣州車企歐洲展現移動出行更多可能 ▎
在慕尼黑車展上,來自廣州的廣汽集團和小鵬分別發布了自己的“歐洲計劃”。
廣汽“歐洲市場計劃”加速落地
廣汽正式發布“廣汽方案”,并披露其首發于去年巴黎車展的“歐洲市場計劃”的進展。根據方案,廣汽明確將歐洲確立為戰略核心市場,全面啟動本地化發展。記者了解到,今年9月起,廣汽將陸續進入波蘭、葡萄牙、芬蘭等市場,計劃于2028年實現歐洲市場的全面覆蓋。通過攜手合作伙伴,廣汽在歐洲已經儲備數十家經銷網點。廣汽在荷蘭設立的歐洲零件配送中心正式建成投用,本土化技術支持和服務團隊同步組建。
新車方面,除即將在歐洲投放并上市的AION V之外,廣汽還展出覆蓋MPV、轎車和SUV三大主流領域的車型。根據規劃,AION UT將是第二款在歐洲投放的車型,上市時間為2026年。
今年上半年,廣汽自主品牌海外終端銷量超5萬輛,同比增長45.8%。今年下半年,廣汽計劃打造5萬至10萬輛級的核心市場及多款規劃年銷量5萬至10萬輛的全球明星產品,聚焦歐洲、澳新、巴西等高潛力高壁壘市場加快渠道建設,力爭全年新增網點超170個,加快海外KD工廠建設布局,推動配套業務出海等。
小鵬汽車啟用首個歐洲研發中心
此次車展,全新小鵬P7迎來歐洲首秀。發布會上,小鵬汽車還宣布其全球化戰略將迎來關鍵里程碑:歐洲首個研發中心將正式啟用。該研發中心是小鵬汽車全球第九大研發中心,將與硅谷、圣地亞哥研發中心形成協同,深度挖掘本地用戶需求,加速技術創新與本地化落地。
廣汽、小鵬汽車飛行汽車亮相慕尼黑車展
此次車展,廣汽首款量產型無人駕駛多旋翼飛行汽車GOVY AirCab在現場展出,其主要是面向低空游覽的文旅出行場景,是RoboAirTaxi的低空出行生態邁向落地的第一步。
小鵬汽車集中展示的人形機器人IRON、飛行汽車、陸地航母模型等前瞻科技產品,吸引了不少歐洲消費者駐足圍觀。發布會上,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也向全球用戶介紹了小鵬AI生態產品的進展。
業內觀察:從“產品出海”到“生態出海”
今年車展前,“中國汽車軍團”已經提前鎖定當地媒體報道的頭條。中國車企帶來的新技術、創新產品對歐洲傳統汽車工業帶來了有力的沖擊。
從今年中國車企對慕尼黑車展的重視可見,中國汽車出海到歐洲已經站上一個新臺階——不僅僅是貿易出口的初級階段,而是全生態鏈的出海。這次的慕尼黑車展,“中國參展軍團”派出的不僅有主機廠整車品牌,還有零部件的三電、汽車智能化軟硬件等各產業鏈條上的大小企業。
不止如此,歐盟關稅也催生出了新的合作模式:中國汽車制造商通過努力應對新規,融入當地市場;歐洲公司則通過與中國本土科技企業和競爭車企聯手,逐漸掌握了智能化軟硬件和電池等領域的領先技術。
從去年“重押”東南亞到如今“不放棄”歐洲,從產品輸出到價值輸出,中國車企已經打出中國智造的新名片,實現從“產品出海”到“生態出海”的轉變,以此積極參與全球汽車產業格局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