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 21世紀經濟報道特約撰稿王應貴
由于美國非農數據表明就業情況已全面惡化,投資者預期美聯儲9月17日會降息50個基點。受降息預期刺激,9月5日,美國股票市場全線上漲,以歷史高點收市。當日,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指數收于45,400.86點,跌0.48%,標準普爾500指數收于6,481.50點,跌0.32%,納斯達克指數收于21,700.39點,微跌0.03%。上午盤時三大指數分別攀高45,770.20點、6,532.65點、21,878.81點,因此三大指數波動還是相當大的。股票指數中唯一的亮點是羅素小盤股2000指數漲0.48%。其他市場,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收于4.086%,即跌2.16%,兩年期國債收益率收于3.507%,即跌2.37%,債市表現反映了美聯儲降息預期;美元指數收于97.73點,即跌0.59%;12月黃金期貨收于3653.30美/每盎司,漲1.29%。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勞工部5日公布的非農業部門就業數據顯示,8月份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僅增加2.2萬,較7月份修正后的7.9萬大幅下降,并遠低于市場預期(7.5萬個);失業率較上月增加0.1個百分點升至4.3%,創近4年來新高。
顯然,當前投資者的焦點轉向了就業市場,新征關稅所產生的通脹壓力暫居次要地位。美國就業市場和居民消費實際上是一回事,因為正常情況下個人消費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三分之二,就業市場疲軟了,疊加通脹壓力,個人消費能力自然會減弱,經濟運行可能被拖至衰退區。
就業市場難言樂觀,美國經濟衰退或如期而至
美國就業市場難言樂觀,裁員已經擴大到許多經濟部門,過去一直對就業貢獻最大的是醫療和休閑娛樂行業,如今就業增長已然放緩。如表,按美國勞動部統計口徑,非農業就業部門總體分為私營部門和政府部門,前者又分為商品制造和服務業,后者分為聯邦政府、州立政府和地方政府。商品制造業包括礦業及伐木業、建筑和制造業,服務業包括信息、金融服務、貿易、運輸與公用事業、信息、金融服務、專業與商業服務、私營教育與醫療、休閑與款待和其他服務。
事與愿違的是,特朗普總統的MAGA夢(美國再次偉大)打擊了他所希望實現的美國制造業回流。首先,美國油氣開采業在裁員,共和黨的基本盤是能源大州,目前國際油價對行業沖擊不小。第二,受高利率拖累,建筑行業經營狀況不景氣。第三,耐用品生產部門中,受美國芯片銷售限制和關稅政策沖擊,芯片和汽車行業增加裁員。第四,關稅政策沖擊商品流通環節,特別是進出口貿易,批發行業不得不裁員。第五,服務行業出現大面積裁員。例如,專業與商業服務中,律師所、建筑工程服務、計算機系統設計、研發服務、招聘服務和旅行社均在裁員。第六,對就業貢獻最大的教育、醫療和餐飲業招聘勢頭減弱,導致整個就業市場呈現疲軟態勢。最后,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無力提供就業崗位,只有地方政府還能增加工作機會(主要在教育部門)。
美聯儲進退維谷,只能選擇先提振就業市場
就業市場被視為美國經濟的定海神針,美聯儲曾多次稱贊就業市場狀況“保持強勁”,為決策者們提供了較大的決策空間,成為美聯儲遲遲不降息的最大理由,以便讓他們有機會等待和觀察通貨膨脹的變化趨勢。美聯儲政策的兩大目標就是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目前看來,就業市場出現了不小的問題,通脹壓力又再現,兩難之下美聯儲會優先選擇穩定就業市場。
此前的就業市場報告的確誤導了美聯儲決策者和金融市場,目前的態勢令人深度擔憂。自1990年1月以來,美國平均每月創造118467個就業崗位,今年5、6、7和8月就業崗位變化分別為1.9萬、-1.3萬、7.9萬和2.2萬個崗位(8月僅為初步估計值),而1-4月的平均值為122750個崗位,即今年4月(15.8萬個崗位)以后就業市場出現斷崖式下跌,反復無常的關稅政策對經濟傷害非常大,而移民政策導致低收入崗位又嚴重缺人。
美國進出口貿易直接影響到國內制造和居民消費。嚴酷的事實是,除了芯片等少數行業外,美國的制成品不具有國際競爭力,只有靠進口商品才能滿足國內生產企業和居民消費的需要。美國政府卻以極端武斷的方式切割國內經濟與國際經濟的密切聯系,其做法根本不可能迅速扭轉貿易赤字的嚴峻形勢。今年1-7月,美國進口貿易額分別為4012億、4011億、4190億、3510億、3505億、3375億、3588億美元;出口貿易分別為2698億、2785億、2785億、2894億、2790億、2773億、2805億美元,貿易逆差持續。
美國通貨膨脹抬頭是關稅政策的必然結果。今年1-7月,美聯儲決策所依賴的核心PCE指數(個人消費成本指數)分別上漲2.6%、2.8%、2.6%、2.5%、2.7%、2.8%、2.9%,與美聯儲貨幣政策目標值2.0%漸行漸遠,因此大多數美聯儲決策官員的擔心是有道理的,但架不住特朗普的干涉,又鑒于就業形勢趨于嚴峻,美聯儲不得不出手支持就業市場。
近期美國金融市場展望
美聯儲貨幣政策主要影響短期利率,對長期利率影響較弱,現在最令市場煩惱的是美國三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接近5%。全球去美元化趨勢加速,美國政府發行長期國債的成本相應增加,最大的原因就是,國內外投資者對購買美國國債積極性不高。一方面,美國國內投資機構看淡經濟增長前景,擔憂聯邦政府債臺高筑,目前的財政政策會進一步擴大赤字水平,有可能導致政府債務失控。
另一方面,國外投資機構(特別是中央銀行)深憂美國國家信用下降。作為美國國債最大的持有國,中國和日本均在減持美國國債,許多新興市場國家也在優化儲備資產結構,全球去美元化趨勢仍在持續。迄今為止,今年美元指數跌9.58%,美聯儲降息會降低美元的吸引力,美元匯率大概率還會下滑。
股市方面,美聯儲降息會刺激美國股市,但如果經濟衰退真的來了,或美聯儲降息過快反而強化了經濟形勢很差的市場預期,持續降息的政策效應就會越來越弱,畢竟美國股票價格已非常昂貴了。據摩根大通銀行估計,以績優股為主的標準普爾500成分股公司平均市盈率為22.2倍,大于30年的平均值17倍。
微軟公司的稀釋后每股年收益為13.64美元,上周五收盤價為495美元,相當于年化收益率為2.76%,低于美國任意期限的國債收益率。同樣,英偉達最近季度每股收益為1.05美元(假定年化收益為5美元),上周五收盤價為166.08美元,每股年化收益率略超過3%。在股市調整過程中,美國科技七巨頭對股市的推動作用可能會減弱。據CBInsights數據,全球AI投資由今年第一季度的689億美元降至第二季度的473億美元,可見AI投資熱也在降溫。
基于勞動力市場狀況,預計美聯儲9月17日會降息50個基點,但10月29日和12月10日是否降息就要看就業市場變化。每一次經濟衰退的程度不盡相同,當前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又完全不同,因此就業市場的后續發展值得高度關注,而通脹變化趨勢也同樣關鍵。就近期而言,9月11日,美國勞工部將公布8月份消費價格指數(CPI)報告,市場會關注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指數。如果關稅政策持續拉高通貨膨脹水平,美聯儲的降息力度會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