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法國總理貝魯領導的政府在國民議會8日舉行的信任投票中未獲通過,貝魯將代表政府向總統馬克龍遞交辭呈。
據悉,此次投票結果為364票不信任、194票信任,由貝魯領導的現任政府未能獲得超過半數的選票支持。
此次動蕩導致法國總統馬克龍自2022年連任以來第五次更換總理。
深陷財政赤字
貝魯此次發起信任投票源于削減巨額公共債務受阻。長期以來,法國財政赤字高企,一直居歐洲前列。數據顯示,法國2024年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GDP)5.8%。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法國公共債務與GDP之比已達114%。與此同時,法國10年期國債與德國同期國債的利差已接近201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與前任總理巴尼耶一樣,貝魯也將解決赤字問題作為政府的核心計劃。他提出了大幅削減開支、增加稅收的新措施,并試圖取消法國兩個國定節假日。貝魯在7月份公布了削減438億歐元財政支出的法國2026年預算計劃,希望將赤字水平降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6%。
該預算計劃原定于10月14日在國民議會進行審議,但由于該計劃涉及取消兩個公共假期、削減醫療支出等措施,遭到國內左翼和右翼政黨的猛烈批評。左翼社會黨議員德拉波爾特表示,社會黨最初愿意支持貝魯,但后來改變了這一立場,因為政府提議削減的預算太多了。
去年中旬解散議會重新選舉后,執政聯盟在國民議會的席位并不占優,因此該預算預計很難在屆時的國民議會上通過。再加上“不屈法國”等左翼政黨聲稱要在9月10日舉行全國性的大規模抗議活動,還要在9月23日的國民議會發起對政府的不信任投票。種種不利局面下,發起信任投票,成為貝魯最后的搏斗。即使不發起信任投票,政府本身也難以推動預算草案通過,甚至也會在9月23日的信任投票中下臺。
8月25日,在對政府2026年預算草案作解釋說明時,貝魯表示,為擺脫政府面臨的困境,他要求國民議會9月8日對其領導的政府進行信任投票。不過,法國左翼和右翼主要黨派領導人早早表示不會給政府投信任票,輿論幾乎一致認定法國政府的倒臺在所難免。
政策難以連續
貝魯去年12月接任總理。此前,巴尼耶政府上臺僅三個月就因不信任動議垮臺。而巴尼耶的前任、法國最年輕總理阿塔爾也在就任半年后倉促辭職。馬克龍自2022年連任以來,更是第五次更換總理。走馬觀花的總理人選導致政策難以保證延續性。法國商界不少人士抱怨法國政治缺乏確定性,也沒有達成如何修復公共財政的政治共識。
針對貝魯發起的信任投票,法國工業聯合會主席亞歷山大·索博直言,貝魯的冒險舉措讓本已“噩夢般”的預算談判雪上加霜,“之前一團糟,現在更糟”。
能源巨頭昂吉集團首席執行官凱瑟琳·麥格雷戈表示,企業需要穩定與連貫的政策,“有時我驚訝地發現,我們的官員竟如此不理解這種競爭優勢的價值。”
頻繁的政府更替除了帶來政策的波動,還將使這個歐盟第二大經濟體面臨更多不穩定。評級機構Fitch表示將評估法國信貸評級,認為存在下調風險。貝魯將這次的信任投票定位為法國的生存時刻,他上周告訴法國媒體,情況“嚴重而緊急”。法國央行前行長特里謝8日表示,巴黎正面臨財政平衡方面和政治上的困難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