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午,中芯國際(688981.SH)復牌,低開11.12%。截至上午收盤,中芯國際報104.64元/股,下跌8.82%,換手率為5.5%,振幅6.49%。
就在前一晚,中芯國際披露了發行股份購買子公司中芯北方集成電路制造 (北京)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芯北方”)49%股權的預案。具體來看,中芯國際本次擬向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下稱“大基金一期”)(持股32%)、集成電路投資中心(持股9%)、亦莊國投(持股5.75%)、中關村發展(持股1.125%)、北京工投(持股1.125%)發行股份購買其所持有的中芯北方49.00%股權。
中芯國際稱,本次交易有利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資產質量、增強業務上的協同性。同時,中芯國際還強調,預計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仍無實際控制人,不構成重組上市
根據中芯國際披露內容,本次向5名交易對象發行的股份價格為74.20元/股,定價基準是定價基準日前120個交易日的均價92.75元/股的80%,交易對象獲得股份鎖定期為12個月。
“整合盈利資產,能夠增厚上市公司利潤。”民生證券研報指出,中芯北方作為成熟產能,其盈利能力已進入高峰期,收購完成后,將顯著提升上市公司的歸母凈利潤。根據財報數據,2025年上半年,中芯國際實現歸母凈利潤23億元,同比增長39.8%。
此外,民生證券還指出,中芯國際本次交易或許能滿足部分股東的退出需求。研報稱,大基金一期作為中芯國際的主要股東,成立已接近11年,進入“延展期”,有強烈的退出意愿。其他股東同樣存在類似的退出需求。今年3月,大基金一期時隔將近四年減持了中芯國際。
“本次交易不僅是技術補強,也能夠實現垂直協同,并且給股東帶來新的退出機會,可以說是一舉多得。”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交易主要風險可能來自于監管審批和行業競爭。
與此同時,袁帥指出,通過向特定對象發行股份的方式,中芯國際本次可在不增加大規模現金支出的情況下實現全資控股,避免因大規模現金收購導致的流動性壓力,“較有性價比”。他表示,全資控股后,中芯北方的利潤將全額并入中芯國際的財務報表,后期在財務指標上可能會有所體現。中芯國際聯合CEO趙海軍也在業績交流會中透露,從目前最新的訂單狀況來看,公司產能供不應求的狀態預計持續至今年10月份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