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先來看重要資訊。
中國與其他金磚成員國貿易指數首次發布
據新華社報道,9日,由海關總署編制的中國與其他金磚成員國貿易指數在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首次發布。該指數以金磚國家領導人首次會晤的2009年為基期值100點,2024年上升至301.51點,呈現持續攀升的良好發展態勢。
中國與其他金磚成員國貿易指數由貿易規模、貿易結構、貿易創新和貿易潛力四項指標構成,旨在動態監測雙邊貿易發展水平,為有關政府部門制定完善貿易政策提供決策依據,為廣大進出口企業開展經營決策提供信息支持。
數據顯示,自2009年金磚國家領導人首次會晤以來,2024年上述指標值分別達到283.73、192.27、342.81和387.21,表明中國與其他金磚成員國自2009年以來貿易規模穩步增長、貿易結構優化向好、貿易創新活力迸發、貿易潛力不斷擴大。
特朗普:印美正繼續談判以解決兩國間貿易壁壘
據央視報道,當地時間9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社交平臺“真實社交”上發文表示,印度和美國正在繼續談判,以解決兩國之間的貿易壁壘。他期待在接下來的幾周里與印度總理莫迪進行會談。
特朗普稱,他確信,對美國和印度來說,達成成功的協議絕不會有任何困難。
馬克龍任命防長勒科爾尼擔任法國總理
據央視報道,當地時間9月9日晚,法國總統馬克龍任命現任國防部長塞巴斯蒂安·勒科爾尼接替貝魯,擔任政府總理一職。
據法國媒體報道,勒科爾尼被視作馬克龍的忠實追隨者。去年12月巴尼耶政府下臺后,馬克龍原計劃任命勒科爾尼為總理,但在最后時刻改變想法任命了貝魯。
當地時間9月8日,時任法國總理貝魯領導的政府在國民議會舉行的信任投票中獲194票支持、364票反對,未能過關。9日下午,貝魯抵達總統府愛麗舍宮,隨后正式向總統馬克龍遞交辭呈。
哈馬斯:以色列暗殺哈馬斯高層的圖謀未能得逞
據新華社報道,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9日發表聲明,強烈譴責以色列當天對卡塔爾的襲擊,證實哈馬斯方面有人員在襲擊中身亡,但以方暗殺哈馬斯高層的圖謀未能得逞。
聲明說,襲擊造成6人遇害,包括哈馬斯高級官員哈利勒·哈亞的辦公室主任和哈亞的兒子,以及卡塔爾安全部門一名人員。此次襲擊是“令人發指的罪行,公然的侵略行為,以及對國際準則和法律的粗暴違反”,再次暴露了以色列破壞任何和解機會的企圖。
聲明說,談判代表團在討論美國總統特朗普最新提議時遭襲,證實以色列政府根本無意達成任何協議。聲明同時認為,美國政府對這一罪行“負有共同責任”。
聲明說,此次襲擊不會改變哈馬斯的立場和要求——立即停止侵略、占領軍完全撤出加沙地帶、為巴勒斯坦人提供救濟和重建援助。襲擊無法阻止哈馬斯“捍衛民族權利”,哈馬斯將“繼續抵抗之路”。
以色列國防軍和國家安全總局(辛貝特)9日發表聯合聲明說,以色列當天對在卡塔爾的哈馬斯高層領導人進行了精準打擊。據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報道,以方襲擊目標是在多哈的哈馬斯談判代表團,當時代表團正在開會討論美國提出的加沙地帶停火方案。
構建合作新框架,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達成協議
據央視消息,當地時間9日晚,到訪埃及的伊朗外長阿拉格齊以及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一同在開羅對外宣布,伊朗已同國際原子能機構達成新的合作協議。據悉,協議核心議題是構建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的新框架。
這是自6月以色列、美國轟炸伊朗關鍵核設施以來,雙方首次舉行會晤。
分析人士:油價承壓態勢暫難改變
昨日,國內外原油期貨價格同步上行。
談及油價上漲的驅動邏輯,南華期貨能源化工分析師楊歆悅認為,油價上漲源于供給端預期修正和地緣風險溢價。供給端,歐佩克+10月增產13.75萬桶/日的決議符合市場前瞻預期,其“溫和增產”表述和維護市場穩定的承諾有效緩解了供應過剩的擔憂,疊加增產決議落地后的獲利回吐資金離場,推動油價反彈。同時,該增產規模較前期的常規增幅大幅收窄,直接提振中東基準原油現貨升水,強化油價支撐。地緣風險方面,特朗普提及的對俄實施第二階段制裁計劃,莫斯科對基輔的軍事行動引發的對俄進一步制裁的預期,以及美委局勢緊張觸發的對委油供應的擔憂,共同推升了供應擾動風險溢價,成為油價上行的催化劑。
需注意的是,8月以來原油期貨價格持續處于弱勢震蕩區間。楊歆悅表示,弱勢格局或延續,其中核心壓制因素是供需基本面的失衡預期。EIA最新展望明確,未來半年原油市場將面臨顯著供應過剩壓力,當前市場已進入過剩預期的驗證周期。與此同時,全球原油需求復蘇節奏持續低于年初預測,需求端對油價的托底作用不足,供需雙弱格局下油價承壓態勢難改。
據浙商期貨研究中心油品分析師張澤宇介紹,原油期貨價格整體偏弱運行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供應端存在“放水”的預期。歐佩克+在9月7日的會議上決定進一步提高石油產量,尋求重新獲得市場份額。新一階段增產意味著歐佩克+將開始解除第二層減產,即每天約166萬桶,占全球需求的1.6%,比原計劃提前1年多。二是宏觀層面數據不及預期。8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人數僅2.2萬人,明顯不及市場預期。此外,6月和7月美國非農新增就業人數合計下修2.1萬人,其中,6月數據進一步下修2.7萬人至-1.3萬人,是自2020年12月以來新增非農就業人數首次轉負,7月數據則上修0.6萬人至7.9萬人。
“短期來看,美國關稅政策的抑制作用疊加旺季臨近尾聲,主要國家煉廠開工率邊際降低。其中,美國和中國的煉廠開工率已經處于同期歷史高位,開始邊際下降,這使得原油后續需求走弱。”張澤宇說,中長期來看,歐佩克+和非歐佩克+國家不斷增產會加劇原油供大于需的狀況,油價仍可能延續弱勢。原油后市還需要關注歐佩克+生產政策的變化,尤其是能否解禁200萬桶/日的減產限制。一旦歐佩克+快速解禁,那么原油供應將出現“大水漫灌”的情形,原油價格短期將出現“崩塌”,直至部分成本較高的產能退出。
展望9月中下旬原油市場,楊歆悅建議聚焦四大核心變量:一是地緣政治風險演進,俄烏沖突、美委博弈及對俄制裁的落地節奏將直接擾動供應端穩定性;二是供需基本面驗證,產油國實際履約率、全球制造業PMI與終端油品消費數據需重點跟蹤;三是歐佩克+政策動態,其后續產量調整機制及市場干預工具的運用將主導供給端預期;四是美元及宏觀流動性環境,美國非農就業、CPI等關鍵數據及美聯儲貨幣政策決議將通過美元指數傳導,從而間接影響原油計價邏輯與全球資金配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