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營射頻前端芯片的深圳飛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飛驤科技”)近日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2022年10月,飛驤科技曾由招商證券保薦向科創板遞交IPO申請,計劃募資15.22億元,但最終于2024年10月主動撤回IPO申請。
此前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飛驤科技歸因于對A股上市程序時間表的不確定性等因素。此次沖擊港股IPO,飛驤科技業務收入的真實性與業績增長的穩定性究竟如何,仍有待時間的進一步檢驗。
應收賬款持續高企
招股書顯示,按2024年PA及PA集成收發模組的收益計,飛驤科技位居全球第五,在中國公司中排名第一。不過,公司的盈利情況并不樂觀,2024年才勉強扭虧為盈。
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前五個月,飛驤科技分別實現營收10.2億元、17.17億元、24.57億元和7.5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61億元、-1.93億元、7630萬元和1330萬元。
進一步梳理不難發現,應收賬款的持續高企,成為侵蝕公司現金流的主要原因之一。飛驤科技此前沖刺科創板的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3年,公司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分別為0.72億元、2.11億元、3.66億元和5.97億元,占其同期營業收入比重分別是19.81%、23.03%、35.81%和34.77%。
而根據港股招股書披露的最新數據,飛驤科技公司應收賬款的規模近年來進一步走高,2024年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合計達到9.99億元。對于應收賬款進一步走高,公司并未詳細解答,僅在招股書中表示:“主要由于2024年收益大幅增加,尤其是2024年最后一個季度的銷量較2023年同期大幅增加。”
不僅如此,飛驤科技應收賬款的周轉天數同樣在拉長。據招股書,2022年、2023年、2024年飛驤科技平均貿易應收款項周轉天數分別為103天、102天和120天,到了2025年前5個月,則已經高達187天。對此,公司僅表示由于2025年前五個月確認的收益較此前減少。
營收猛增合理性待考
從銷售模式來看,飛驤科技極度依賴經銷模式,經銷商收入金額比例在整體營收的占比長期超過90%。
但令人疑惑的是,飛驤科技的營業收入由2022年的10.2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4.57億元,短短兩年時間實現翻倍增長,公司的銷售及經銷開支卻幾乎未有變動,2022年至2024年分別為5242萬元、5386萬元和5561萬元。
飛驤科技對于經銷商的描述同樣自相矛盾。盡管招股書稱在持續擴展經銷商網絡,經銷商的數量卻一路走低,2022年至2024年分別有39名、37名和32名經銷商。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沖刺科創板的過程中,訊芯電子、廈門泛鼎、中聞金泰和西安天利等飛驤科技的客戶和供應商關聯方入股后交易金額快速增長,也讓收入真實性成為監管關注的重點。但在港股招股書中,飛驤科技對于相關情況并未提及,期間的前五大客戶也全部僅以字母代稱披露。
從此前問詢函的情況來看,飛驤科技與聞泰科技之間存在的關聯成為監管關注的重點。據悉,2020年12月,聞泰科技的全資子公司上海中聞金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入股飛驤科技,持有飛驤科技約1420.82萬股,占公司所有權百分比為3.37%。隨后幾年,飛驤科技與聞泰科技旗下公司的業務往來有所增長。
以飛驤科技2022年的第一大客戶天誠發展為例,該公司成立于2020年11月,旗下三家直接交易主體公司的注冊資本分別為500萬元、500萬元和1萬港幣。成立次年,該公司便開始與飛驤科技合作,對應的終端客戶為聞泰科技和龍旗科技。
對于為何選擇與天誠發展合作,飛驤科技曾在回復函中表示:“聞泰科技自2019年1月與公司首次簽訂框架合作協議,2019年4月開始產品驗證,于2019年8月開始批量出貨。聞泰科技2021年主要經銷商為鼎盈科技,后出于終端客戶自身供應鏈管理需要,聞泰科技逐漸轉由通過天誠發展向公司采購。”
而在與入股供應商層面的合作上,飛驤科技的合作速度更為迅猛。以訊芯電子為例,2019年9月,公司與訊芯電子簽訂框架協議。公司與訊芯電子的產品認證開始于2019年8月,同年10月完成,雙方于同月開始交易并批量出貨。
隨后,訊芯電子于2020年10月入股飛驤科技。2019年至2021年,飛驤科技通過委外加工等與訊芯電子的交易金額分別為46.29萬元、2377.38萬元和8350.68萬元。飛驤科技在回復函中稱:“雙方交易金額在入股前便開始快速增長,2021年呈現增長趨勢,主要系公司整體銷售金額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