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秦燕玲
“今年澳大利亞有50多家機構和企業參展,之所以參加,是因為他們非常清楚中國所代表的機遇。”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在2025年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通過視頻致辭。作為本屆服貿會的主賓國,澳大利亞無論是國家館展出面積還是參展商數量,都創下了服貿會歷屆主賓國新紀錄。如此重視程度,是因為中國已連續16年成為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地,更是因為“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正在成為更廣范圍內的共識。
所謂機遇,來自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所提供的確定性和可預期性。摩根資產管理全球主席白博文在過去30年間到訪中國超過150次,“每一次都對中國市場的活力與發展印象深刻”。作為一家在全球范圍內管理著超過3.8萬億美元資產的機構,摩根資產管理在中國的展業受益于服務貿易領域的擴大開放。白博文舉例指出,當前中國公募基金行業正在推進全面改革,中國政府為推動數據跨境流動便利化也作出了努力,這些舉措讓機構得以分享中國一以貫之的高質量開放紅利,同時也是推進全球投資者接觸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機會。“‘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這一理念正日益彰顯其現實意義。”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從貨物貿易大國到服務貿易大國,除了開放大門的政策定力,發展機遇更源自持續轉型升級的產業根基。
“中國已經是制造業第一大國,像我們這種科技公司想找一些定制化的硬件設備,集成出一套新項目、新系統,是非常方便的。”劉憲章所在的北京瑞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就開始基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賽事智能數據統計與分析、鷹眼裁判等產品服務開發。最近兩三年,整個體育科技領域迎來爆發期,無論是日常訓練、賽事轉播還是競賽,“黑科技”不斷涌現,有的已能與國際領先的服務提供商比肩。后發者如何奮起直追?除了持之以恒的科技研發投入,更重要的仍是國內全產業鏈條的托舉,因為有足夠豐富多樣的硬件制造商,才能讓技術研究真正轉化為可落地的具體產品服務。
機遇與合作是重大展會平臺的永恒主題,服貿會作為服務貿易的重要展示窗口,在這里,期待有更多潛在機遇通過互信交往成為互惠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