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9月10日電美國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不僅帶來了不確定性,也給試圖遵守反復變化的貿易規則的美國企業帶來了堆積如山的額外工作。彭博社評論稱,特朗普政府曾作出的為企業減少繁瑣流程、釋放活力的承諾如今不但沒兌現,反而讓企業深陷繁文縟節之中。
文章稱,特朗普政府將進口關稅提高到百年來的最高水平,隨之而來的高昂直接成本已經讓美國企業界怨聲載道,時斷時續的政策拖累了企業的投資計劃,而繁瑣的手續和流程更讓情況雪上加霜。
來自愛達荷州的賽車裝備企業主大衛·贊皮蘭(David Zampierin)甚至將目前的狀況和疫情時期相比。“那個時候情況也很瘋狂,但至少還有一定的確定性,現在更多的是混亂。”他這樣說道,“從業四十載,我沒遇到過這么復雜的情況。”
以特朗普政府擴大對鋼鐵和鋁進口征收50%關稅的范圍為例,這其中涵蓋了從摩托車到嬰兒用品等數百類消費品和制造業投入品。報關行經紀人皮特·門托(Pete Mento)解釋說,進口商不僅必須能夠證明商品中所含金屬的價值,還要能證明鋼鐵和鋁的冶煉地點。
即使是除臭噴霧或洗發水這樣不含任何所列金屬的產品,進口商也可能被要求提交相關證明文件。文章以鋁舉例稱,如果進口商無法證明來源,海關官員則將假定其來自某個國家或地區并征收200%的關稅。
貿易合規咨詢服務機構Trade-IQ的總裁香農·布萊恩特(Shannon Bryant)形容說:“這簡直是千刀萬剮般的折磨。”全球貿易人工智能自動化平臺Tru Identity的首席執行官雨果·帕庫拉(Hugo Pakula)表示,每批根據要求申報的貨物起碼需要1到3個小時來辦理手續,而像確定一批摩托車零件的金屬含量這樣更為復雜的情況,可能需要10個小時甚至更久。
小企業受到所謂“合規成本”的沖擊尤其嚴重。代表美國約8.5萬家企業的倡議組織“小企業聯盟”的負責人約翰·阿倫斯邁爾(John Arensmeyer)認為,即便在更簡單直接的案例中,確保所有文件和手續都合規也會相應增加工作量,大企業可以通過增加人手來更好地應對,小企業則很難做到。
此外,規模較小的企業往往缺乏全球網絡,因而更難在關稅變動時更換供應商以適應變化。特朗普政府此前取消了對800美元以下進口商品的最低限額關稅豁免,對美國小企業來說又是一記重擊。這意味著不僅要繳納更多的稅款,還有更多的表格需要填寫。
“較大型的企業很少會考慮進口價值低于以往最低免稅額的產品。”荷蘭國際集團首席國際經濟學家詹姆斯·奈特利(James Knightley)分析指出,更廣泛來看,所有人都在設法抵消新關稅帶來的額外成本,但“小企業可能沒有什么余地可削減”,因此面臨的利潤沖擊也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