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新任商業與貿易大臣彼得·凱爾于9月10日訪華,他將在北京出席中英經貿聯委會(JETCO),這是兩國2018年以來首次貿易會談。
自英國工黨政府去年上臺以來,已有多位官員先后到訪中國。此前,英國財政大臣里夫斯以及時任外交發展大臣拉米分別于今年1月及去年10月訪華。
中英經貿聯委會設立于1996年,在中國時任外經貿部部長吳儀訪問英國時舉行了第一次會議,參會人員為兩國部長級官員和企業高層。隨著英國多次單方面挑釁致兩國關系轉冷,中英經貿聯委會會議暫停。英國《衛報》稱,凱爾此訪是英國政府為恢復英中貿易關系、提振英國經濟所采取的又一重要措施。
此訪與凱爾上任相隔不久。英國首相府9月5日發布聲明稱,首相斯塔默改組內閣,涉及十余名內閣成員。其中,原科學、創新和技術大臣彼得·凱爾在此次改組中擔任商業與貿易大臣。
凱爾此行旨在推動更多英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期望在未來五年內達成價值超過10億英鎊的協議,為英國企業出口提供更多便利,并深化英中兩國在專業服務、汽車制造和醫療保健等關鍵領域的合作。
根據英國商業與貿易部發布的消息,凱爾對于此訪充滿期待。他表示:“與全球最重要經濟體的嚴肅、戰略性接觸,才能為英國勞動者和企業帶來切實收益。重啟與中國的貿易對話,是將更多收入裝進百姓口袋的關鍵工具,是政府‘變革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還稱,通過更多的對話和直接接觸,將確保中英貿易繁榮發展、增強國家安全。
英方最新數據顯示,過去一個財政年度,英國對華出口近20億英鎊,創意產業、零售和醫療健康成為最大贏家。
具體來看,英超聯賽與中國移動旗下的流媒體平臺咪咕簽署了為期三個賽季的獨家轉播協議;Cultech集團與華潤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引入ProVen益生菌產品;牛津大學出版社(OUP)與中國國家圖書館合作推出“與牛津一起看世界”展覽;Acron Aviation成功向廣東梅花航空科技銷售全動飛行模擬機……
此次對話重塑中英貿易關系,有望為英國出口商創造巨大機遇,尤其是進入中國不斷壯大的中產群體市場,預計這一市場將在2023年至2050年間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23%。
英方預計,此次訪問將在未來五年為英國重點行業帶來逾10億英鎊的市場準入成果。中國是英國汽車的重要出口市場,便捷的市場準入對英國13.3萬名汽車工人而言是巨大的機遇。
同時,解決如牛皮、羊皮、豬種基因等農產品貿易壁壘,將有助于多元化和擴展英國食品飲料產業(占英國國民經濟總值的6.2%)。中英之間的交流也正在推動英國技術與職業教育的資格和服務在中國獲得認可。
除經貿對話外,凱爾還將共同主持自2022年以來首次召開的產業合作對話(ICD),討論工業脫碳、數字經濟合作,以及推動英國汽車制造商更易進入中國市場的行業標準。
今年6月,英國政府公布一項為期十年的《現代產業戰略》。中國是英國第五大出口市場,中英雙邊商品和服務貿易額約為410億英鎊。一名接近英國代表團的消息人士對《衛報》表示,“若不處理好與中國的關系,就無法解決經濟增長問題。英國政府此舉是為了國家利益采取的正確行動,將為英國創造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