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星期一),今日報刊頭條主要內容精華如下:
中國證券報 央行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 額度5000億元 更好滿足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領域的融資需求
中國人民銀行7日宣布,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5000億元,利率1.75%,旨在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1244家上市公司披露年報 八成企業擬現金分紅
數據顯示,截至4月7日19時,A股共有1244家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年報,其中752家公司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占比達到60.45%,162家公司2023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100%。從行業角度看,旅游及景區、服務及餐飲消費、汽車、化工、電力、半導體、生物醫藥行業業績表現亮眼。
深交所對六家“打新”違規機構開罰單
4月7日,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為規范新股發行秩序,督促網下機構投資者合規專業客觀報價,深交所近期對6家網下報價機構開展專項檢查,包括3家私募基金、2家公募基金和1家保險公司。檢查發現,6家檢查對象不同程度存在違反交易所和中國證券業協會相關規則規范要求的情形。深交所對這6家“打新”違規機構開出罰單。
“更新+換新”掀熱潮 撬動萬億級大市場
“家里的冰箱用了快10年,我想換臺更大的。正好最近有以舊換新活動,舊冰箱可用來折現,還有補貼,挺劃算?!鳖櫯拷諄淼胶贾萏K寧易購廣場店,買了一臺售價為4999元的冰箱,她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此次購買的冰箱享受門店500元優惠,參與以舊換新活動支付立減450元,實際到手價4049元。
上海證券報 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 “組合拳”如何發力?
行穩方能致遠,“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有何深意?如何才能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如何更好推進“一個基石”和“五個支柱”的建設?本期上證圓桌邀請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荀玉根,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副總監謝亞軒,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執行所長趙偉,對上述議題展開探討。
訂單足產銷旺 多家上市公司首季業績飄紅
上海證券報記者注意到,多家上市公司一季度呈現出喜氣洋洋之勢。Choice數據顯示,截至4月7日晚,共有47家A股公司通過一季報、業績預告、上市公告書等方式“劇透”一季度業績。除2家公司分別預減、略減外,其余45家均呈現“預喜”狀態(含預增、略增、續盈、扭虧等)。
機構調倉“辭舊迎新” 加碼硬科技和智能化
根據密集披露的上市公司2023年年報和不定期公告,可以看出機構的最新持倉情況。從機構持倉變動情況看,“辭舊迎新”成為部分機構的主要操作,賣出景氣度下行的傳統行業公司,布局智能汽車等新興成長概念股。
海外市場“再通脹”交易升溫 機構建議A股投資繼續配置紅利資產
展望A股市場,機構分析認為,隨著經濟數據、財報和機構持倉數據密集披露,市場關注焦點將重回基本面和盈利水平。配置上,建議投資者繼續偏向紅利策略,題材股表現或告一段落。
證券時報 清明假期旅游有看點 小城特色文旅火爆
清明小長假落下帷幕,文化旅游市場再度掀起熱潮。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假期3天全國國內旅游出游1.19億人次,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1.5%;國內游客出游花費539.5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2.7%。按此計算,人均消費超過450元。
新股網下詢價違規 多家機構投資者領罰單
4月7日,中國證券業協會(以下簡稱“中證協”)公布了網下投資者自律檢查的處理決定。其中,上海珠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被采取列入網下投資者限制名單并要求參加合規教育的書面自律管理措施,天安人壽保險以及上海衍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被采取警示并要求參加合規教育的書面自律管理措施。此外,還有2家機構投資者被采取要求參加合規教育并提交合規承諾的自律措施。
金價銅價繼續領漲 資金乘勢涌入資源類ETF
上周市場僅3個交易日,A股主要指數悉數上漲,其中上證指數周漲幅為0.92%。上周全市場ETF增加29.69億份,環比增長0.14%,達到21321.13億份;總規模增加168.14億元,環比增長0.7%,最新為24154.59億元。
年內近1300只基金分紅 總額近470億元
分紅是基金公司實現盈利后回饋給投資者的行為,也能為基金公司實現資金管理,維持基金規模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從年內基金分紅情況看,債券型基金仍是分紅的主力。
證券日報 李強會見美國財政部長耶倫
國務院總理李強4月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李強表示,在兩國元首戰略指引下,當前中美關系出現企穩態勢。習近平主席不久前同拜登總統通電話,雙方一致同意要加強對話、管控分歧、推進合作,推動中美關系穩定發展。中方希望中美做伙伴而不是對手,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希望美方同中方更多相向而行,繼續落實好兩國元首重要共識,讓“舊金山愿景”成為“實景”。
各地不斷釋放樓市利好 二季度政策面有望持續升溫
在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4月4日至6日),盡管多地售樓處推出較有誠意的優惠促銷活動,疊加持續出臺的樓市利好政策,但樓市銷售端依然呈現出持續承壓態勢。
公募基金發行回暖跡象明顯 清明假期后至少有82只新基金定檔發行
近段時間,公募基金發行回暖跡象愈發明顯。數據顯示,2024年3月份公募基金發行規模超過1500億元,1月份和2月份規模分別為565.38億元和360.97億元;另外,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富達基金和施羅德基金旗下新基金已定檔發行,鵬華基金、廣發基金等基金公司權益新產品也接連宣布于近期發售。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24年第一季度例會 措辭微調透露下一階段政策趨勢
日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24年第一季度例會。會議認為,今年以來宏觀政策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強化逆周期調節,綜合運用利率、準備金、再貸款等工具,切實服務實體經濟,有效防控金融風險,為經濟回升向好創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人民日報 2023年全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達739.94億元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23年全國演出市場發展簡報》顯示:2023年,全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達739.94億元,較2019年增長29.30%,達到歷史新高。全國演出(不含農村演出和娛樂場所演出)場次44.06萬場,較2019年增長123.55%;票房收入502.32億元,較2019年增長150.65%;觀演人次超1.7億,較2019年增長83.01%。
按下農村電商發展“快進鍵”(人民時評)
鮮為人知的土特產,觸網走出大山;農民自己當主播,帶火“網紅”農貨。發展農村電商,是建設農村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舉措,有利于促進農產品產銷對接、優質優價,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經濟日報 清明檔票房超8.41億元,刷新紀錄—— 節假日電影市場持續紅火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4月7日12點,2024年清明檔電影總票房超8.41億元,打破中國影史清明檔票房最高紀錄。從內容來看,今年清明檔影片供應充足,3天時間共有8部新片上映,涵蓋懸疑、喜劇、動畫等不同類型。
多數大宗商品市場迎來暖春
2024年一季度,大宗商品市場終于“揚眉吐氣”。雖然部分商品價格持續低迷,但多數商品在歷經2023年的下跌后迎來了“暖春”。總體來看,一季度大宗商品市場呈現加速復蘇態勢。路透商品研究局指數(RJ/CRB)在歷經2023年5.01%的下跌后,延續了2023年12月開始的上行態勢。
第一財經 成本高昂、盈利不明的CCUS 何以成為能源企業“座上賓”
實現碳中和存在兩種基本的路線:減少碳排放和固定已排放的碳。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作為固碳的一項技術手段,曾跟隨碳中和的理念普及,一度成為備受投資界矚目的新星,卻又因多重阻礙因素而使得許多項目擱淺。
23家上市券商業績全覽:頭部半數營收凈利雙降 中小券商表現搶眼
繼2022年業績回撤后,2023年證券行業整體業績有所好轉。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下稱“中證協”)發布的2023年證券公司經營數據,全行業145家券商營收同比微增2.77%,凈利潤下滑幅度收窄至3.14%。
經濟參考報 央行設立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
中國人民銀行7日宣布,在整合原有科技創新再貸款和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的基礎上,設立額度5000億元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旨在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環比上升198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457億美元,較2月末上升198億美元,升幅為0.62%。業內人士表示,受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及預期、宏觀經濟數據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上漲,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在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下,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