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張淑賢
商湯-W(00020)近日發布的2025年中期業績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生成式人工智能(AI)業務實現收入約18.16億元,同比增長72.7%,在收入中的占比由去年上半年的60.4%攀升至77%。
近八成收入來自生成式AI,這在人工智能企業中并不多見。商湯首席財務官、執行董事、集團創新業務集群負責人王征近日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11年的堅守,商湯已開始步入收獲期,“作為一家有一定規模的港股上市企業,我們必須盡全力開辟盈利確定性更高的路徑”。他所言的“盈利”并非“短期通過降本達到的盈利”,而是“持續性的、長遠的、有增長性的盈利”。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位笑稱“本是代表銀湖資本投資了商湯,最后把自己給投進來了”的首席財務官、創新業務集群負責人,對記者拋出的問題知無不言,暢談商湯發展脈絡與未來藍圖。
AI2.0時代迎收獲期
早在披露招股書時,商湯便提出大模型概念,這是生成式AI的關鍵技術路徑。“我們當年的技術路線判斷,與目前生成式AI一脈相承,只是到了生成式AI階段,對算力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在王征看來,無論AI 1.0、2.0還是3.0,最終還是要給客戶帶來真正的價值。
給客戶帶來價值的過程,就是AI結合行業落地的過程,商湯的探索已達11年。1.0時代積極探索AI賦能百業,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商業等。“幾乎能想到的有規模的行業,我們基本都探索過。”王征回憶,早期的嘗試雖歷經坎坷,卻為如今的發展筑牢根基。
經歷多輪試錯后,商湯在當前的AI 2.0時代逐步步入收獲期。繼2024年生成式業務占總收入比重達到64%后,今年上半年,商湯生成式AI業務占比再次飆升至77%。“商湯大部分業務來自生成式AI,這在行業內有規模的企業中是極少數。”王征說。
可見,商湯在生成式AI方面已邁過“賺吆喝”,穩穩踏入收獲期。王征說:“作為上市公司,我們必須對投資者負責,因此‘穩步地走向盈利’是公司內部核心目標。”
今年上半年,商湯交出了超預期的答卷:除收入同比增幅達35.6%外,經調整后的凈虧損額同比也下降50%。
“1+X”新架構賦能
支撐這一業績的是商湯“三位一體”的戰略以及“1+X”新架構。去年10月,在商湯成立十周年之際,商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徐立發內部信,首次提及“大裝置—大模型—應用”的“三位一體”戰略。
過去,AI常常“拆開賣”——算力按卡計費,大模型按token(文本處理的最小單元)調用,應用按模塊收取許可費。這種“按部件計價”的方式,本質上源于產業早期的分散供給邏輯。但隨著大模型能力集成、多模態統一成為趨勢,該方式的缺陷愈發明顯:成本難控、體驗割裂、回報不可衡量,無法支撐AI作為基礎設施實現可持續演進。
在王征看來,商湯提出“三位一體”戰略,正是希望打破“論斤賣”的思維,轉而面向最終結果的整體交付邏輯,“商湯專注的是多模態,輸入與輸出可包括聲音、視頻、照片等,這與人的自然交互方式更為類似”。
去年12月,商湯內部信宣布戰略重組完成,開啟新架構“1+X”。“1”代表商湯核心業務,為生成式AI與計算機視覺(CV)等核心業務;“X”代表商湯重組拆分的生態企業。
王征強調,在核心業務“1”中易被忽略的是CV這一“老本行”。11年深耕后,該業務正迎來市場成熟的紅利期。“早期交了一些學費,客戶目前付費意愿強多了。有意思的是,當年很多競爭對手要么倒下、要么轉型,這反而讓我們從領先變成‘遙遙領先’。”王征說。國際數據公司(IDC)近日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軟件2024年市場份額:智能體是未來》報告顯示,商湯以22.8%的份額蟬聯中國計算機視覺市場第一,這也是商湯連續第九年位居該細分市場榜首。
目前,商湯在CV行業已奠定龍頭地位,這種認可已延伸至技術出口,王征自豪地表示:“商湯應該是中國AI公司最早把CV技術出口到日本的。”
分拆業務煥發活力
“1+X”架構中的“X”,為具有很大潛力但盈利周期較長的AI與某些垂直行業結合的業務。王征解釋道:“‘X’是指市場機會巨大、但爬坡期比‘1’略長,賺錢路途比‘1’更遠的業務。”
目前,商湯體系內的“X”業務包括智能駕駛“絕影”、家庭機器人“元蘿卜”、智慧醫療、智慧零售等。“‘X’業務擁有獨立的法律架構,可以尋找外部投資人,初期商湯100%持股,后期逐步引進外部投資人,運營也變得更加獨立,直到有一天‘大學畢業變成一家非控股公司’,甚至以后有機會單獨上市。”王征說。
就王征觀察,分拆后的“X”業務,釋放出煥然一新的活力。“分拆前,子業務負責人跟集團談預算,總說‘錢越多越好’,不會太多考慮什么時候賺錢。但業務一拆分,他們立馬變了——主動精打細算,不僅要看懂財務報表,還會要求‘報表不能這么簡單’,甚至主動要求搬去更便宜的辦公場地。”
目前,商湯“X”生態已初具規模,涵蓋多個業務板塊,其中的6家較大的企業僅在過去6個月的融資額就已達10億元數量級。王征介紹,“X”業務不但能享受集團總體能力的外溢,還能反哺商湯,“它們有機會成為母公司的客戶,比如在算力稀缺時,在價格公允的情況下相對較優先地享受母公司AI基礎設施的全面服務,這也使母公司現金流從‘輸血’變成‘正流入’”。
對于“X”生態的未來,王征充滿期待:“商湯將會持續向X企業輸出研發能力,同時保持它們的獨立性,激發創業激情。”
今年6月,商湯提出二次聯合創業,也即Re-CoFound,管理崗位進一步向年輕人傾斜,在公司內重新營造“艱苦創業”氛圍。“人工智能行業每兩三個月就會發生較大變化,我們要面對諸多挑戰,就像大海里掌舵,要盡量瞄準正確的浮標,不停調整,以自己所長,在行業內尋找適合自己的獨特地位。”王征說。
在2025年中期業績預告中,商湯表示,將以生成式AI與視覺AI為雙引擎,在繼續保持視覺AI龍頭地位基礎上,抓住生成式AI所帶來的歷史性窗口,為員工、客戶和股東持續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