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正式實施。記者當日采訪獲悉,銀行普遍已做好準備,消費貸貼息“紅包”順利上線,消費者可及時享受貼息政策。在執行過程中,金融機構在客戶授權后會自動識別消費信息,并進行定期自動貼息。
消費貸貼息是中央層面首次對個人消費貸款發放的政策“紅包”,實施時間是今年9月1日到明年8月31日。
在位于北京豐臺的一家光大銀行網點內,記者看到,室外已經擺上了有關消費貼息政策的介紹,工作人員會向感興趣的客戶進行說明。
該網點客戶經理告訴記者,客戶可直接線上簽約辦理消費貸款業務,也可到線下網點辦理,簽署《貼息補充合同》,貸款發放后系統自動通過交易反饋的商戶類型識別消費信息,滿足條件的直接在客戶還款時進行貼息,累計最高3000元。同時,會通過短信告知客戶貼息的具體情況。
“本次貼息政策實施對銀行來說,技術研發經歷了系統測試、業務測試、驗證識別測試等多輪測試環節,確保9月1日起消費客戶可以享受到貼息,銀行系統自動識別貸款資金的消費用途,要具備對海量交易數據的分析判斷能力,不管是日常便民小額消費還是重點領域大額消費,都要做到精準識別用于支持消費。”中國光大銀行北京分行副行長朱瑩表示,9月1日是上線貼息功能第一天,已有大量客戶咨詢,主要關注辦理流程和貼息方式,中國光大銀行北京分行已對轄內網點進行培訓,全力做好貼息工作服務和保障。
中國農業銀行個人信貸部副總經理金鑫表示,對于符合貼息條件的貸款客戶,銀行在收取貸款利息時,會直接扣減財政貼息資金,提高消費者的獲得感。“客戶可以通過手機銀行自主查詢貼息金額,銀行也會通過手機短信告知客戶。”金鑫說。
消費貸貼息的核心是支持真實消費行為。根據政策要求,必須是從工農中建交等18家銀行,以及5家指定個人消費貸款發放機構獲得的個人消費貸款,才能享受貼息“紅包”。另外,在申請消費貸款后,個人還需簽署一個補充協議,授權銀行能夠查詢消費交易信息。
在建設銀行2025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建設銀行行長張毅表示,個人消費貸款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出臺會有效降低居民和經營主體的借貸成本,撬動更多信貸資金精準投向消費領域,促進個人消費貸款及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的有效增長。
據張毅介紹,建設銀行將切實抓好組織實施,聚焦精準支持真實的消費需求,簡化貼現流程,提升客戶體驗,深化貸款與消費場景融合,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擴大消費需求,讓消費市場參與方更加便捷地獲得國家政策紅利,激發消費潛力。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明年8月底政策到期后,還會開展效果評估,研究視情況延長政策期限,或擴大支持范圍。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指出,財政貼息政策傳遞出了明確的政策信號,下一步,應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調,強化貼息政策與已出臺的消費品以舊換新“國補”、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等政策工具協同,形成疊加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