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圣保羅9月6日電(記者楊家和)巴西央行5日宣布出臺新規,強化對金融科技公司和支付機構的監管,以防止有組織犯罪利用數字支付系統洗錢。這些措施包括對未獲央行授權的支付機構及通過第三方技術服務提供商(PSTI)接入金融體系的機構設定單筆轉賬上限,并提高市場準入門檻。
根據新規,未獲巴西央行授權的支付機構及通過第三方技術服務提供商接入金融體系的機構,其Pix和TED單筆交易金額將被限制在1.5萬雷亞爾以內。巴西央行行長加加利波洛表示,99%的法人賬戶交易額低于這一水平,設限主要針對犯罪集團異常大額操作,而非打壓金融科技行業。“很多時候人們把金融科技企業或圣保羅金融街區同犯罪組織聯系起來,但實際上它們是受害者,而非同謀。”他說。
央行同時提高第三方技術服務提供商的注冊資本要求至1500萬雷亞爾,并要求其在四個月內完成治理和風險管控整改,否則將被暫停或取消資格。央行指出,這些技術服務商近年來逐漸成為金融系統的關鍵環節,但部分企業治理和信息安全水平不足,增加了系統性風險。
此外,為堵住漏洞,央行要求今后所有支付機構必須事先獲得經營許可,且申請時限由原定的2029年提前至2026年5月。這一調整旨在壓縮監管真空期,避免不合規機構長期游離在金融體系之外。
這一系列措施與近期“隱形碳行動”調查密切相關。該行動揭露犯罪組織通過燃料鏈條和部分金融科技公司洗白非法資金,涉案金額高達460億雷亞爾。部分涉案金融科技企業甚至設立所謂“賬戶池”,將不同客戶資金混同處理,嚴重削弱了資金追蹤能力。此外,犯罪集團還通過設立數十支基金對非法資金進行層層包裝,以規避監管和掩蓋實際受益人。
市場人士認為,此輪監管升級顯示巴西央行在數字支付快速發展背景下的警覺性,也反映出官方在維護金融體系完整性、防范洗錢和有組織犯罪方面的決心。與此同時,央行高層在公開表態中刻意強調保護金融科技創新環境,力圖在監管與發展之間尋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