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羅斯認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我們的國家發展戰略高度契合,特別是在加強其作為交通樞紐的地位和推動工業現代化方面。”近期,白俄羅斯外長雷任科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作為該倡議的早期支持者之一,白俄羅斯可以自信地展示我們取得的實實在在的成果。”
談及中白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成果,他指出,中白巨石工業園已吸引了一批電子、制藥和工程領域的高科技企業入駐。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白俄羅斯還成為中歐班列上的關鍵運輸節點,顯著提升了其作為區域運輸和物流中心的地位。此外,雙方在該倡議框架下的合作促進了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工作崗位的創造和技術交流。
今年是上海合作組織的“中國年”。2024年7月,白俄羅斯成為上合組織第十個成員國。2025年8月底,前來參加上合天津峰會的雷任科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他對白俄羅斯能夠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感到自豪,對組織未來發展充滿期待,對中國為推動組織發展所作貢獻高度評價。
談及中白經濟合作的成果,他表示,中國現已成為白俄羅斯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國和第五大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國。中國企業在當地的投資,不僅支持了該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還增進了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來自中國的投資在白俄羅斯經濟現代化和創造就業機會中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中白經貿關系發展順利。中國是白第二大貿易伙伴,也是白在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據中國商務部數據,2023年,中白貿易額為84.4億美元,同比增長67.3%。其中,中方出口58.4億美元、同比增長79.9%,進口26億美元,同比增長44.5%。2024年,中白貿易額為83.9億美元,同比下降0.6%。2025年1-6月,中白貿易額為40.73億美元,同比增長3.8%。
雷任科夫還特別強調了中白技術合作的意義,稱白俄羅斯“高度注重學習和借鑒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經驗”。2023年3月,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訪華期間,白俄羅斯工業部與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簽署《工業聯合發展綜合戰略》,明確了兩國工業合作的優先事項和關鍵協作機制。2023年11月,雙方進一步簽署協議,協調兩國產業政策,確定了機械制造、汽車制造、木材加工、化學工業等關鍵行業的具體項目和合作領域。
白俄羅斯高度重視中國現代化建設經驗
《21世紀》:近年來,中白關系保持強勁發展勢頭。你如何理解兩國之間的“全天候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雷任科夫:中白關系被描述為“全天候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這反映了兩國之間高度的互信與合作的深度。“全天候”意味著關系的穩定性和堅韌性,無論外部環境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兩國關系始終保持一致。“全面”表明合作領域廣泛,涵蓋政治、經濟、貿易、安全和文化交流。“戰略”則強調雙方共享的長期愿景,支持彼此的發展并維護共同利益。
在實際操作層面,這一伙伴關系體現在密切的政治對話、在核心問題上的堅定相互支持,以及在工業合作、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文交流等領域的豐碩成果。此外,這一伙伴關系還促進了更廣泛的區域合作框架,例如在上合組織中,白俄羅斯作為正式成員國正發揮越來越積極的作用。
《21世紀》:近年來,中白在經濟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顯著成就?未來三到五年,哪些領域將成為中白經濟合作的重點?
雷任科夫:過去兩年雖然充滿挑戰,但中白經濟合作仍展現出強勁活力并取得了豐碩成果。雙方高層訪問幾乎都取得了實質性成果,簽署了大量雙邊協議,將透明度、全領域深化作為合作核心原則。兩國領導人尤其重視推動實體經濟合作。這些努力已取得明顯成果:中國現已成為白俄羅斯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國和第五大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國。
在對外貿易方面,我們持續努力擴大出口規模增加出口產品,并根據中國市場的需求調整產品,增加獲批對華供應的白俄羅斯企業的數量。與中國工業部門、商會和貿易協會的合作不斷加強。此外,電子商務機制正積極融入雙邊貿易,同時高效的運輸通道也在開發和建設中。
2024年,白俄羅斯在多個關鍵產品類別中躋身中國前十大供應商,包括鉀肥、菜籽油、禽肉、木材、奶粉和乳清、冷凍牛肉等。此外,在紙漿、電子集成電路、銅合金、存儲介質、碳、淀粉、礦泉水和酒精飲料的供應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展。
雙方高度重視加強地區間合作,并轉向更務實的合作方式,聚焦兩國地方企業推進的具體的投資項目和采取的貿易舉措。
我還要特別強調兩國間卓有成效的技術合作。在這一領域,我們尤其注重學習和借鑒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經驗。2023年3月,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訪華期間,白俄羅斯工業部與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簽署《工業聯合發展綜合戰略》,明確了兩國工業合作的優先事項和關鍵協作機制。2023年11月,雙方進一步簽署協議,協調兩國產業政策,確定了機械制造、汽車制造、木材加工、化學工業等關鍵行業的具體項目和合作領域。
為落實這些協議,雙方正積極探索新的戰略性工業合作領域,包括汽車零部件、機床制造、深層木材加工和農業生產。
2024年8月,兩國共同宣布啟動“2024-2025中白科技創新年”。在此期間,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建議,將大規模引入中國技術作為兩國政府的首要目標。這一提議的理由顯而易見:中國是全球公認的創新領導者,而白俄羅斯在微電子、機械制造和航天工業等領域保留了蘇聯時期的強大能力。此外,白俄羅斯在信息技術領域擁有顯著的科技潛力。通過結合白俄羅斯的專業知識與中國的技術進步,兩國可加速向更高技術水平的產業發展。
2024-2025年,在科技合作框架下實施了數十項舉措,重點建立和發展中白合作平臺,執行聯合科技項目。為進一步推進合作,2025年5月成立了雙邊工業合作委員會。在2025年6月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訪華期間,深化工業合作被確定為雙邊關系的關鍵優先事項。因此,2026-2027年被宣布為“中白工業合作年”。
我堅信,工業合作、技術伙伴關系、先進技術的轉移以及高科技合資企業的成立,將成為未來兩國合作的主要方向。
中白共建“一帶一路”取得實實在在成果
《21世紀》:能否重點介紹幾個令你印象深刻的項目?
雷任科夫:我想特別提到幾個值得關注的聯合項目:
白俄羅斯國家生物技術公司(BNBC)的成立是白俄羅斯發展現代生物技術產業的戰略性項目。該項目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創造就業機會和提升出口潛力具有重大意義。根據政府間協議,該項目獲得了優惠的人民幣貸款。
吉利汽車生產項目是兩國工業合作的典范。未來,BelGee(編者注:中白合資汽車企業,名稱摘自“白俄羅斯”和“吉利”英文的字母組合)的年產量將增至12萬輛。
社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也值得特別認可。中國參與這些項目不僅支持了白俄羅斯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還增進了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例如,在中國的技術和經濟援助下,建設了位于明斯克的國家足球場和國際標準游泳池項目。這些先進的體育設施不僅使白俄羅斯能夠舉辦國際賽事,還激勵年輕人參與體育運動,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
《21世紀》:白俄羅斯如何將自身發展戰略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接?展望未來,是否還有有待開拓的合作領域?
雷任科夫:白俄羅斯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戰略性的里程碑。作為該倡議的早期支持者之一,白俄羅斯可以自信地展示我們取得的實實在在的成果。
白俄羅斯認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我們的國家發展戰略高度契合,特別是在加強其作為交通樞紐的地位和推動工業現代化方面。一個典型例子是中白巨石工業園,這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最大項目之一,已吸引了一批電子、制藥和工程領域的高科技企業入駐。
白俄羅斯還成為了中歐班列上的關鍵運輸節點,顯著提升了其作為區域運輸和物流中心的地位。雙方在該倡議框架下的合作促進了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就業創造和技術交流。參與該倡議有助于白俄羅斯多元化其對外經濟關系,減少對傳統市場的依賴。
為進一步提升白俄羅斯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參與度,2024年8月,兩國政府簽署了新的合作計劃,旨在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白俄羅斯《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對接。該文件列出了在貿易、投資、金融、工業、農業、科技與創新、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綠色發展和循環經濟以及人文等關鍵領域促進合作的全面措施。
文件還強調了具有巨大潛力的合作領域,其中包括:在科技合作方面,計劃擴大研究機構、大學和企業之間的協作,鼓勵建立聯合實驗室、應用研究中心、合資企業、高科技園區等創新平臺;在信息與通信技術合作方面,重點推進數字化轉型、云技術、人工智能、數字醫療和機器人技術,并推動高科技產品聯合生產及人才培養;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在各經濟領域推廣綠色低碳發展,將深化雙邊關系,促進可持續增長并增強區域互聯互通。
“中國是白俄羅斯在亞洲的主要戰略伙伴”
《21世紀》:在當前復雜的全球經濟環境下,白俄羅斯如何看待中白合作及多邊合作對國家經濟韌性的重要性?
雷任科夫:在當今充滿挑戰的全球環境下,中白合作是白俄羅斯經濟穩定的基石,確保了投資、技術和市場的獲取。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多次強調:“中國是我們在亞洲的主要戰略伙伴。”白俄羅斯和中國正以真誠、開放和有效的合作樹立全球典范。兩國以“鐵桿兄弟”關系緊密合作,這得益于兩國領導人之間深厚的個人關系和互信,以及他們對促進互利關系的共同承諾。2022年,這一伙伴關系提升至全天候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中國將白俄羅斯視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框架內的關鍵伙伴,該倡議涵蓋大量長期投資,涉及交通基礎設施、工業和貿易的聯合項目。這種伙伴關系在增強白俄羅斯經濟主權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雙邊合作中,保持強勁的合作勢頭并深化關鍵領域至關重要,包括:
貿易伙伴關系:貿易是增長的驅動力,雙方持續增加貿易額,已達數十億美元。中國市場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對白俄羅斯出口商至關重要。從鉀肥、食品到機械制造和微電子,對華產品的供應提升了我們平衡收支和預算的能力。
投資合作:來自中國的投資在白俄羅斯經濟現代化和創造就業機會中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金融合作:中國信貸資源為白俄羅斯提供了支持重要基礎設施項目和維護宏觀經濟穩定的幫助。在雙邊結算中擴大本幣使用,緩解了全球金融市場波動的影響,增強了兩國金融安全。
技術援助與經驗交流:中國為白俄羅斯提供重要技術援助,并在工業、農業、數字技術和公共管理等領域分享經驗。這使白俄羅斯能夠采納最佳實踐,提升經濟競爭力,并實施具有社會意義的項目。
在歐亞經濟聯盟、上合組織及其他友好國家框架內的積極工作,構成了多層次的安全體系,分散了風險,增加了國家經濟對外部壓力的韌性,有助于增強白俄羅斯人民的福祉和對未來的信心。
白俄羅斯將繼續堅定深化與中國的戰略伙伴關系,并與所有支持國際法和多極化的友好國家開展互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