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9月9日下午,法國總理貝魯抵達總統府愛麗舍宮,隨后正式向總統馬克龍遞交辭呈。
據愛麗舍宮總統府消息,馬克龍將在未來幾天內任命新總理。貝魯是法國九個多月來第二位下臺的總理。而法國即將迎來不到兩年內的第五位總理。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法國貝魯政府未能通過其主動發起的在法國國民議會中的不信任投票,成為距去年年底巴尼耶政府倒臺之后,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再次倒臺的法國政府。從巴尼耶政府到貝魯政府,政府下臺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所謂的財政預算案。此前,法國政府和國民議會中的反對黨圍繞財政預算案的通過,經過了多方的博弈。在明知預算案不可能在議會獲得多數支持的情況下,這次貝魯方面發動信任投票,多少有一些破釜沉舟的意味。我們看到現在圍繞著財政預算的博弈,實際上已經成為法國朝野之間激烈博弈的體現。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當前,法國面臨著比較嚴重的財政和經濟問題,這次貝魯想推動預算案通過,主要是想在短時間內大幅削減政府開支,來減少法國的財政赤字。現在法國的財政赤字已經逼近了GDP的6%的高位,相比去年巴尼耶政府時期又有了明顯的增長。現在法國財政還面臨一個很大的壓力,就是現在法國的負債水平連續攀升,占到GDP的比例已接近120%。法國這個債務水平在歐洲國家中,僅次于希臘和意大利。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現在貝魯政府方面多少有些急于求成,我們看到這次他提出的預算案,相比此前半月的預算案,不僅在削減財政開支方面有更大膽的動作,對政府開支預算的縮減范圍擴大了,同時還提出未來的醫療開支增幅要減半等。這樣一些比較激進的措施,應該說同時招致左翼聯盟和極右翼的國民聯盟反對。
所以在這個背景下,這次貝魯政府未能夠在信任投票中過關。而接下來,財政預算的問題還會繼續成為未來法國政府和議會反對黨之間激烈博弈的一個重要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