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9月10日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9日宣布,將快速審議特朗普政府征收的多數關稅的合法性,定于11月首周聽取口頭辯論。
訴訟所涉關稅包括特朗普援引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面向全球征收的10%“基準關稅”,對未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貿易伙伴征收的更高額度關稅,以及所謂“芬太尼關稅”。
美國最高法院決定將進口酒商等5家小企業主、美國12個州以及一家玩具制造商起訴特朗普政府關稅的訴訟合并審理,可能于今年年底前作出終審判決。
按美國《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的說法,這將是最高法院在特朗普重返白宮后首次判定其主要政策的合法性,有望決定關稅這一特朗普經濟議程“基石”的命運,甚至改變美國經濟和全球貿易走向。該判決也是特朗普不斷擴張行政權所面臨的一次“重大考驗”。
今年5月28日,設在紐約的美國國際貿易法院3人合議庭就小企業主和美國12州所提訴訟裁定,特朗普無權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征收上述關稅。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此后審理特朗普政府所提上訴,并于8月29日以7比4的投票結果維持原裁決,但同時宣布裁決在10月14日之前不會生效,以便特朗普政府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
訴訟原告方指出,《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沒有賦予總統征收關稅的權力,沒有國家緊急情況可讓特朗普采取行動。同時,特朗普征收關稅與最高法院2022年判決所確立的“重大議題原則”相悖。
美國最高法院2022年裁定,時任總統拜登必須獲得國會明確授權,才可讓其政府下轄的美國環境保護署有權就溫室氣體排放等“具有重大政治經濟意義的議題”制定法規。據《華盛頓郵報》報道,這一“重大議題原則”后續多次被最高法院引用,其中一次曾阻止拜登政府豁免4000億美元學生貸款。自2020年起,保守派大法官在聯邦最高法院就以6比3的人數占優。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等官員多次強調,如果最高法院作出不利于政府的判決,到明年6月,特朗普政府需返還的關稅稅款據估算最高可達1萬億美元,這一后果將是災難性的。不利判決也將影響特朗普政府已達成的對外貿易協議和未結束的貿易談判。
美國最高法院已要求原告與被告最遲于本月19日前遞交法庭文件。在作出終審判決前,特朗普政府仍可繼續施行相關關稅政策。
據報道,如果終審判決不利于特朗普政府,后者仍可援引其他貿易法律征收關稅,但須履行多項程序,因而需要一定時間。特朗普政府據稱已開始考慮其他選項。
據美國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統計,截至8月初,美國進口產品的有效關稅稅率接近19%,為大蕭條以來最高,顯著高于美國現當代一般僅2到3個百分點的關稅稅率。據估算,由高關稅抬高的物價水平可能導致美國家庭年均多花銷2400美元。(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