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出海市場有一個非常火的詞叫“Glocalization(全球本土化)”,這其中除了包含本土化運營思路成為出海市場主流這一層含義之外,也折射出更多中國品牌“創一代”從出生就攜帶了全球化基因。
“早期,大家都說中國出海品牌方不會做品牌,不會做服務情緒價值的產品,但在Glocalization思路下,這一短板已經得到了非常大的補足。”電動自行車品牌Heybike聯合創始人李一帆近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采訪時表示。
亞馬遜全球開店調研顯示,今年一季度,約45%受訪跨境電商企業使用生成式AI(人工智能)進行產品和服務創新。此外,9月10日,由亞馬遜廣告與亞馬遜全球開店聯合推出的“水手星計劃”,新一季15家品牌視頻陸續上線。五年間,參與該項目的品牌中有超過60%搭建了海外團隊。
Glocalization思路下,更多中國品牌為出海而生。AI加速覆蓋和滲透、硬科技產品成為市場焦點,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邁入出海3.0階段。
更多中國出海品牌帶著全球化基因出生
“一開始定義產品、受眾時,我們選擇的就是全球市場用戶,在歐美、日本等多個海外市場,包括人力、本地資源等的投入,也是準備做這個市場的第一天就部署了。”HOVERAir全球電商負責人王心暄告訴記者。HOVERAir是一家消費級飛行相機品牌,天眼查顯示,知名中國出海品牌安克創新投資了其母公司零零科技。
不過,即便從品牌定位階段就已經明確全球市場部署的思路,但在出海過程中,水土不服的情況依然很多。
據王心暄透露,日本市場消費者選擇相對比較固定,品牌忠誠度非常高。而在歐洲上線初期,整體運營難度也非常大。
“我們所處品類還是相對比較敏感一些,會有很多法規和要求,復雜度就會比較高,因此初期歐洲市場整體布局會比預期相對慢一些。”王心暄表示。
對于海外市場本土化運營難度,李一帆也舉了日本市場的例子,包括文化沖突以及本地員工的管理等。不過,他依然認為本土化運營是必要的。
“在規模制造方面,比如電子消費領域等,中國都占據絕對優勢。但早期,大家都說中國的品牌方不會做品牌,但隨著更多品牌開展本地化部署,通過學習、磨合,這一塊短板已經得到非常大的補足。”李一帆稱。
王心暄認為,很多中國出海品牌的創始人都非常“老實”,因為很多人似乎一直以來都接受自己是工廠的定位,更多借助供應鏈優勢去做非常上游的業務。但實際做品牌,是接下來中國品牌出海一個很好的增長點。
更多出海品牌敢創新敢定價才是進步
出海的不同發展階段,對應著出海品牌對海外市場差異化需求不同程度的探索。從現階段來看,中國品牌出海幾乎已經涵蓋家居生活、戶外出行、智能影音、辦公文具、時尚服飾等多個領域。
在各個類目里,一些變化也正在發生,比如高端化、硬科技化,還有對更多細分賽道的挖掘。特別是高客單價商品在海外市場的突破。
記者注意到,上個月HOVERAir發布的新款無人機定價999美元起。王心暄解釋稱:“我們所處的領域相對來說技術密度很高,從研發到最終上線的周期很長,至少要一年甚至是一年半以上。”
“做創新這件事是比較貴的,隨著用戶需求的增多,比如對便攜、易用等有更高的要求,對應產品的迭代就需要更多技術和研發投入。賽道的門檻決定了無法追求低成本、低價。”王心暄補充說。
對于中國品牌出海在定價策略上的變化,李一帆也認為,產品有創新就意味著其在功能、性能等方面,并不能輕易找到對標或是替換的對象,這根本上決定了所謂的定價、溢價權。“此外,通過營銷觸達用戶,去促使他們愿意支付創新背后的高定價,這一點也很重要。”他如此補充。
更多中國出海品牌敢創新敢定價,想擺脫傳統“低價制造”的出海品牌標簽,這也是中國出海進入“3.0時代”,從供應鏈輸出走向品牌和創新輸出的必由之路。不過,在歐美等相對成熟的海外市場上,這一步可能已經邁出,但在更廣闊的海外市場,對于更多的中國出海品牌而言仍然挑戰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