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賣補貼大戰的下半場,阿里巴巴選擇直搗“黃龍”:激戰“到店消費”,將本地生活業務盤活接入。9月10日,阿里巴巴突然發布“高德掃街榜”,聚焦美食、酒店、景區三大類目,其中涉及餐飲商家的點評榜是核心。
阿里巴巴此舉迅速引起連鎖反應,當日美團宣布大眾點評“重啟”品質外賣,鞏固基盤和強化高評分店家曝光;抖音也隨即宣布上線“煙火小店扶持計劃”,穩住正深入推進的線下中小餐飲商家團購業務。一場圍繞“到店消費”的本地生活戰役隨即開啟。
平臺聚焦改進線下消費口碑榜
阿里巴巴發布的“高德掃街榜”以線下餐飲商家的點評榜單為主。記者留意到,“高德掃街榜”稱擬依托AI+大數據能力,建立全新的評價機制,榜單數據來源于用戶真實導航、搜索、到店等“身體力行”的行為軌跡。
高德地圖CEO郭寧表示:掃街榜基于高德10億用戶“用腳投票”的真實行為數據基礎,通過構建“行為+信用”雙驅動的線下服務評價新體系,這么做的目的是讓到店口碑評分更真實。而且,他特別強調:“高德掃街榜永不商業化。”
華僑大學教授、數字經濟智庫執行院長黃日涵認為,這種評價模式值得期待,尤其導航記錄大數據+AI+芝麻信用的疊加,有助于讓評價回歸真實,減少刷榜單、誘導好評等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阿里拿出“高德掃街榜”,顯然意在對標美團的“大眾點評”,本地生活之爭也迅速進入深水區。記者留意到,大眾點評同日宣布重啟“品質外賣”服務,強調通過AI+大模型分析用戶數據,達到“真品質、真堂食、真評價”的目的。
抖音也宣布上線“煙火小店扶持計劃”。數據顯示,2024年抖音生活服務總交易額已達約5600億元,同比提升81%。有機構指出,當前抖音擁有千億級現金流以及比淘寶更具有活力的流量池。三家巨頭參與之下,本地生活的競爭激烈度或將再上一個檔次。
中小商家成平臺爭奪的對象
隨著高德掃街榜上線,將與淘寶閃購形成協同,覆蓋本地到家、到店主要場景,也將與美團目前外賣、團購、大眾點評等幾乎所有核心業務高度重合。這其實也直接呼應在上個月的阿里Q2財報電話會上,阿里巴巴中國電商事業群首席執行官蔣凡談及到店業務方面擴張計劃時的回復。他透露,通過幾輪外賣補貼,如今每天(閃購)活躍用戶已達1.5億,這些用戶存在到店自提和團購的需求。從滿足用戶需求,尤其是與到家(到店)業務協同的角度出發,阿里將考慮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這意味著阿里在本地生活等大消費板塊,策略將從“搶量”邁向“縱深”。
值得留意的是,在平臺掀起的多輪補貼大戰或電商戰略布局中,中小商家一直是平臺爭奪的對象。在阿里發布高德掃街榜并啟動“煙火好店支持計劃”后,美團、抖音的“迎戰”計劃中,也重點圍繞著優質的中小商家展開,如抖音生活服務也同步宣布了“煙火小店扶持計劃”,通過流量激勵、達人探店、門店物料、貨品補貼、榜單榮譽等系列舉措幫助商家提升經營效率,實現可持續增長。
“從外賣大戰到線下的榜單,這一系列動作最重要的意義是要賦能實體經濟。”黃日涵表示,構建健康線下消費生態,是盤活實體經濟的關鍵。
業內觀察
將底層數據能力轉化為生態價值
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翁一認為,高德“掃街榜”是阿里巴巴展示其“大消費”戰略與生態協同能力的一次精準落地,其背后是阿里巴巴將底層數據能力轉化為生態價值的關鍵一步。
高德掃街榜表面是對標大眾點評的美食榜單,以及挑戰抖音、美團等本地生活業務,但實則核心邏輯依然是阿里巴巴對本地生活消費和AI“兩手抓”的雙重野心。
業內人士指出,到店業務整體門檻不高、壁壘不強,而且到家(到店)等業務整體利潤率較高。
這一次,無論阿里巴巴的策略能獲得多大的贏面,但今年以來一連串快節奏的連環打法已經讓平靜的市場激起重重浪花,也讓此前阿里巴巴被視為“邊緣”的板塊,如餓了么、高德、盒馬等,如今以組團方式作戰,逐一盤活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