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11日,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投洽會”)在廈門舉辦。作為本屆投洽會的主賓國,英國正不斷深化與中國在科學技術領域的雙向投資與合作。
根據中國商務部數據,英國是中國在歐洲的第三大外資來源地,也是中國在歐洲的第二大直接投資目的地。雙向投資涉及金融、制造、汽車、醫藥、新能源等廣泛領域。據初步統計,截至2025年7月,英國累計對華實際投資超過350億美元,我對英國的直接投資存量也超過320億美元。
本屆投洽會上,英國派出了由政府、企業及行業協會代表組成的近200人代表團積極參與,并舉辦了“中英健康創新平臺投資促進活動”等一系列經貿交流活動。
作為中英科技項目研發和交流的重要平臺,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簡稱UKRI)中國辦事處主任博大力(Dr. Daniel Brooker)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來,中國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高校科研實力快速提升,目前已開展諸多處于世界前沿的卓越研究,這為中英合作創造了更多互利共贏的機遇。
UKRI是英國最大的研發資助機構,年預算超80億英鎊,在全球設有包括中國在內的四個辦事處,通過聯合資助、學術交流等方式推動國際科技創新合作。
中英科研合作的現狀與潛力領域
第一財經:UKRI在中英科技投資與研發中發揮了什么作用?近年來,中英科研合作模式發生了哪些顯著變化?
博大力:UKRI是英國主要的科研資助機構。我們與中國合作開展了800多個聯合項目,在過去18年中為中英合作投入了約4.4億英鎊。我們在眾多學術領域推動多種形式的合作,宗旨是促進中英雙方在互利共贏的科研方向上實現合作,為兩國帶來實質性的科學收益。
過去這些年,我們觀察到中國大幅增加了對研發的投資。中國大學的研究能力迅速提升,它們現在開展的優秀研究已成為全球領先。例如,中國許多頂尖大學在全球大學排名中位居前列,開展的許多研究處于世界前沿水平,這為我們創造了更廣闊的合作空間。強強聯合有助于匯聚頂尖專家與機構,使合作研究成果真正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作為資助機構,我們致力于鏈接全球最優秀的研究力量,而中國正是這樣一個重要的科研合作伙伴。
第一財經:中英科技合作哪些具體領域最具潛力?
博大力:人工智能(AI)是一個發展迅速且令人關注的領域。我們尤其關注如何安全、可信地部署AI,建立有效的治理與倫理框架,并將其應用于醫學診斷、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
此外,氣候變化是雙方共同關切的重點。我們期待共同開發解決方案,推動碳中和目標實現。醫療健康也是關鍵領域,包括應對人口老齡化、傳染病及非傳染性疾病(如認知癥與癌癥)的挑戰。第三是農業與可持續糧食生產,我們期待在該領域拓展合作。
第一財經:UKRI的資助是否以成果為導向?
博大力:我們資助科研的最終目的,是產生能夠惠及公眾的成果——不僅在經濟效益方面,也包括社會、文化及環境和健康領域。作為英國的資助機構,我們既關注本國利益,也重視創造全球共同的利益。
許多全球性挑戰無法由英國單獨應對,需通過合作與共同利益加以解決,中國在這方面是不可或缺的伙伴。無論是在氣候危機、可再生能源,還是老齡化社會的健康挑戰方面,我們都致力于在能產生實際影響的領域推動合作。項目設計需明確裨益所在,同時確保中方也能獲益,以共同利益驅動合作。
未來的合作前景
第一財經:UKRI是否在加強與中國公共和私人投資部門的聯系,以調動更多資金支持?
博大力:我們已與中國建立了穩固的伙伴關系。中國是英國第二大科研合作方,僅次于美國;同樣,我們也是中國的第二大科研合作伙伴。在一些聯合研究中,英中兩國的合作非常緊密。隨著兩國政府在健康、氣候等領域加強對話,我們正積極探索在研究合作方面的共同資助機制,并在雙邊關系框架下推進相關合作。
第一財經:當前技術和投資領域存在地緣政治緊張和國家安全考量,UKRI如何在此背景下維持中英之間的開放合作?
博大力:我們與中國一樣,也意識到宏觀環境的影響。但我們堅持專注于產生可公開共享的科學成果。例如,我們規定了“開放獲取政策”,要求項目產出(如出版物與論文)必須向全球科學界開放。
我們堅信科學應貢獻于全球公益,特別是在應對全球挑戰方面。通過定期與中方伙伴對話,我們也了解到雙方在此方面的價值觀和利益是相同的。
第一財經:未來1到3年,UKRI是否有新的資金或計劃用于提升中英科研合作的規模與影響力?
博大力:我們正在審視新的機會。我們特別感興趣的健康領域包括傳染病、非傳染性疾病和健康老齡化。在氣候議題上,我們關注氣候變化和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例如,我們對可持續城市建設感興趣,如何構建更可持續的系統。我們還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糧食生產,以及循環經濟。
我們未來的工作重點之一是加強對話和交流,推動聯合項目與人才流動,鼓勵更多英中研究人員協作。我們也重視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與創新,形成具有經濟價值的產品和服務,從而促進兩國經濟增長與發展,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