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以“提升知識產權服務能力推動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為主題的2025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國際大會在北京舉行。
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盧鵬起表示,知識產權服務業涵蓋代理、法律、信息等多業態,貫穿知識產權制度運行各環節,是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高效益運用、高標準保護、高水平管理的重要支撐,也是促進科技創新和國際貿易的關鍵力量。我國高度重視該行業發展,《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等政策文件將其放在突出位置,從機構培育、業態拓展、人才培養、行業監管等方面作出部署,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會議期間,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發布《2025年全國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突破10萬家,從業人員超110萬人,2024年行業總營收達2940億元,行業正向專業化、數字化升級,整體穩中向好。
會上,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周曉燕提到,商務部等6部門發布的RCEP高質量實施指導意見,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列為重點任務;在優化外資環境上,我國已全面取消商務領域外資企業審批備案,并強化外商投資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保護。
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周立權表示,近年北京知識產權服務業實現規模與能力“雙提升”,作為服務貿易重要支柱,已形成特色行業優勢。
對話環節期間,以“知識產權服務業國際發展態勢”主題發言中,與會嘉賓結合本土實踐與全球視野指出,加強區域知識產權政策協同、打破合作壁壘,是推動全球行業與服務貿易協同發展的重要路徑。
此外,多部門聯合發布《北京市知識產權金融生態綜合試點行動方案》;北京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中心推出《海外知識產權保護案例評析》,精選歐美及東南亞地區典型案例,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參考;首都知識產權服務業協會還與巴西工業產權代理師協會等6家國外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約定在國際交流、信息共享等領域開展合作。
大會主辦單位表示,未來將持續推進成果轉化,建立“國際知識產權服務協作機制”,進一步提升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業國際影響力,為全球知識產權治理提供“中國方案”,助力國際經貿高質量發展與全球創新經濟新格局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