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和銷量的提升,也帶動著上游零部件供應商收入飆升。
2025年8月8日,大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明電子”)注冊生效,擬登陸上交所主板,募資將用于新建廠區和補充流動資金。
時代商業研究院注意到,作為一家汽車電子零部件供應商,2020—2024年,大明電子營收與利潤的年復合增長率均保持在20%以上,但進入2025年后,其業績增速大幅放緩。
值得關注的是,大明電子的副董事長曾擔任客戶原總經理,此外,大明電子實控人之弟還曾兩次以超低價入股,上述情況均引發上交所重點關注。
9月3日、11日,就業績增速放緩、毛利率信披差異、高管曾任客戶總經理等相關問題,時代商業研究院向大明電子發送郵件并嘗試致電詢問。但截至發稿,該公司尚未回復相關問題。
業績增速大幅放緩,毛利率信披前后不一
招股書顯示,大明電子是一家汽車電子零部件供應商,主要產品包括駕駛輔助系統、座艙中控系統、智能光電系統、門窗控制系統等,主要客戶包括長安汽車(000625.SZ)、上汽集團(600104.SH)、比亞迪(002594.SZ)等知名車企。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亦加速了上游汽車電子產品市場的發展。
招股書顯示,2020—2024年,大明電子業績保持高速增長,營收由11.39億元增長至27.27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4.39%;扣非歸母凈利潤由0.90億元增長至2.79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32.69%。
但進入2025年,大明電子一季度營收僅同比微增1.59%,扣非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5.81%;上半年預計營收同比增長6.65%,扣非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93%。
不難發現,大明電子今年一季度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今年上半年業績增速則出現明顯放緩。
而這一情況的背后,或與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年降”政策有關。
大明電子在招股書中稱,我國汽車產業總體進入行業成熟期,下游議價能力逐步增強,汽車零部件行業存在價格“年降”的情況,即在一定期間內約定產品的年降價率,產品價格逐年降低。
招股書(注冊稿)顯示,受下游客戶價格“年降”政策、銷售產品結構變化、汽車零部件材料價格波動以及人工薪酬水平上漲等因素影響,2021—2023年,大明電子綜合毛利率呈下滑趨勢,分別為23.74%、20.91%、20.65%。
而在招股書(注冊稿)中,大明電子披露2022—2024年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0.57%、20.62%、21.08%,基本保持穩定。
在更早一個版本的招股書(上會稿)中,2020—2022年,大明電子披露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5.20%、24.91%、21.89%;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4.74%、24.49%、21.57%。
其中,大明電子2022年主營業務毛利率、2021—2022年綜合毛利率三項數據,前后兩版招股書分別存在約1個百分點的差異。
客戶集中度高于可比同行均值,高薪聘用客戶原高管
大明電子下游客戶議價能力較強,與其較高的客戶集中度有關。
招股書顯示,2022—2024年(下稱“報告期”),大明電子前五大客戶銷售占比分別為65.42%、63.89%、58.24%,而同期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前五大客戶銷售占比均值分別為37.17%、38.97%、43.93%,大明電子客戶集中度明顯高于可比同行。
其中,報告期內,長安汽車始終為大明電子第一大客戶,營收占比分別為31.42%、30.74%、24.06%。
需要注意的是,招股書顯示,大明電子副董事長張曉明曾在大明電子客戶中擔任高管。
招股書顯示,張曉明于1991年至2009年任職于重慶長安汽車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安電器”),歷任技術員、副廠長、董事,并于1996年至2009年期間作為長安電器子公司重慶徐港電子有限公司(下稱“徐港電子”)總經理分管徐港電子相關工作,徐港電子于張曉明任職期間主要從事音響生產業務。
長安電器是由重慶長安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長安汽車前母公司,下稱“長安工業”)之前身國營長安機器制造廠于1989年決定設立的,長安電器與長安汽車曾同為長安工業子公司。長安電器的業務定位為汽車電器及零部件供應商,主要產品包括汽車連接器、汽車線束、電線電纜、汽車座椅內飾件等,與大明電子業務相似。
首輪審核問詢函回復顯示,1997年,大明電子前身樂清市大明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清大明”)開始向徐港電子供應相關產品,雙方合作一直持續至2022年。大明電子實控人周明明作為負責人在拓展業務的過程中結識了時任徐港電子總經理的張曉明。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長安電器于2004年起開始從長安工業中剝離,于2005年12月起與長安工業無任何股權關系。而大明電子子公司重慶市大明汽車電器有限公司(下稱“重慶大明”)于2004年起進入長安汽車的配套系統,與長安汽車開始合作,彼時正處于長安電器開始剝離長安工業的時間段。
2009年,隨著長安汽車與重慶大明合作的不斷深入,重慶大明獲得的訂單量不斷增加。在此背景下,周明明出于提高重慶大明生產效率、擴大產能以匹配長安汽車要求的目的,且出于對張曉明個人能力的認可,聘任張曉明擔任重慶大明總經理。
2010年6月起,張曉明入職大明電子核心子公司重慶大明,擔任總經理,開始全面負責、管理并維持重慶大明與長安汽車之間的合作關系。2022年6月至今張曉明擔任大明電子副董事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0年張曉明初入職重慶大明時,大明電子實控人周明明配偶吳賢微就將其持有的重慶大明20%的股權轉讓給他。
除子公司重慶大明的股權外,首輪審核問詢函回復顯示,2021年12月,張曉明還通過重慶淳知源實業有限公司(張曉明與其女兒合計持股100%,下稱“淳知源”)參與大明電子增資,入股價格明顯低于同期大明電子員工持股平臺恒鑫明的受讓價格。
在分紅方面,大明電子對張曉明同樣毫不吝嗇。招股書顯示,2020年和2021年,大明電子向張曉明定向分紅兩次,累計分紅金額超過百萬元。
薪酬方面,2021年、2022年、2024年,張曉明的薪酬均居大明電子董監高之首,且明顯高于董事長、實控人周明明。
對于上述情況,在首輪審核問詢函中,上交所曾要求大明電子說明與長安汽車的合作背景及過程,結合張曉明的任職、投資情況,說明其在建立及維持合作關系中的主要角色及發揮的作用。
大明電子回復稱,公司與長安汽車合作的時間遠早于張曉明入職子公司重慶大明的時間,張曉明在公司與長安汽車建立合作的過程當中并未提供幫助及發揮作用。
兩大家族控制100%股權,實控人之弟低價入股引關注
事實上,從股權結構來看,大明電子家族企業色彩濃厚,在張曉明入股前,長期由董事長周明明帶領的周氏家族控制。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5年7月18日,大明電子的實際控制人為周明明、吳賢微和周遠。其中,周明明和吳賢微為夫妻關系,周遠為二人之子,周明明一家三口與其弟周招會合計控制大明電子83.50%的股份。
除周氏家族外,以張曉明為首的張氏家族(張曉明及其女兒張霓、淳知源)合計控制大明電子16.50%的股份。
從董事會成員來看,在11位董事中,除四位獨立董事及一位職工董事外,其余六位成員全部來自周、張兩大家族,具有絕對話語權。
需注意的是,周招會作為實控人周明明之弟,持有大明電子5%股份,但其并未被認定為實際控制人,而是作為一致行動人。
首輪審核問詢函顯示,周招會歷史上共計4次向大明電子以貨幣資金的形式增資,均維持了增資完成后其持股5%的固定比例,且其中三次資金來源于大明電子的分紅。
其中,周招會四次增資中,共有兩次增資為非同比例增資:在2019年和2021年先后兩次以低于每股凈資產的價格入股大明電子。
對此,上交所單獨出具了意見落實函,要求大明電子說明周招會上述兩次增資是否屬股權激勵、是否需繳個稅及代扣代繳義務,以及涉稅風險等。
大明電子回復稱,周招會相關增資事項系綜合其家族成員身份及對公司貢獻確定,未制定未來工作時長、業績考核目標等要求,與股權激勵的一般特征不相符,系家族內部的股權安排,且周招會持股比例遠高于其他員工,參考同類上市公司案例不屬股權激勵,因此不涉及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