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4年零9個月,韓國將進入‘增長和飛躍時間’”,在執政百天的記者會上,韓國總統李在明如是表述。
當地時間9月11日,李在明迎來執政百天。這是他繼7月3日上任30日時舉行首次記者會之后第二次與外界溝通。
李在明用“恢復和復常的時間”來形容過去的100天。彼時他接手韓國前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后的“爛攤子”,在未設總統職務交接委員會的情況下組建新政府,如今各項工作進入正軌。
上海市朝鮮半島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朝鮮半島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全程觀看了此次記者會。會后他告訴第一財經,最直觀的感受便是,首先李在明作為總統,針對所有的提問基本上都能夠非常快速、深入地回答,與之前尹錫悅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可見李在明有備而來;其次,感覺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也比較直率;第三,相較于前任尹錫悅召開記者會時往往會對自己的政績大吹大擂一番,李在明則講得很短,他把更多時間用來與記者互動。
8日韓國民調機構公布的最新結果顯示,李在明“執政表現良好”的正面評價連續三周上升,已恢復至56%,較一周前上升2.4個百分點。
經濟增長預期上調
恢復民生經濟、緊急修復因長期內需不振而惡化的經濟機制成為李在明新政府的首要任務。所幸,近期各項經濟指標出現反彈。尤其是韓國股市本周表現搶眼。就在李在明舉行百天記者會之際,韓國綜合股價指數(KOSPI)延續10日漲勢,突破3300點,再度創下盤中新高。
針對消費市場疲軟的現狀,李在明推出了他長期倡導的基本收入政策,向韓國民眾發放15萬至55萬韓元(約合人民幣770元至2800元)不等的“民生恢復消費券”。此間,他也親自下館子,以實際行動支持經濟復蘇。隨后,韓國小商戶銷售額明顯回升。韓國信用數據8月2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21日至8月17日的四周內,全國小商戶平均刷卡銷售額同比增長6.44%。
就內政而言,詹德斌認為,李在明上臺意味著韓國結束了此前的混亂時期、開啟了一個新的階段,“在沒有過渡期的情況下,總體來看李在明還是有條不紊地完成整個政權的交接。當然,由于時間尚短,暫時無法對他的政策作出整體評價,不過從經濟層面上來看,他還是回應了民眾的訴求,比如通過發放消費券等措施來提振經濟。”
詹德斌認為,這些舉措肯定會拉動經濟,韓國股市近來的表現就是一個很好的回應,“這些經濟刺激措施利于股市,再加上政權穩定也利于股市,所以不難理解他上臺之后韓國股市表現搶眼。”在去年因國內政局動蕩持續大跌后,今年上半年,韓國股市位列全球漲幅最高的前十榜單,且為亞太股指中唯一進入前十榜單的。此前,李在明曾表示,力爭任內促使KOSPI指數漲至5000點目標。
韓國央行3日公布的初步核實數據顯示,韓國今年第二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增長0.7%,高于此前預測值。這一增幅也是自2024年第一季度以來的韓國季度GDP的最高水平,當時GDP增長了1.2%。8月底,韓國央行已將今年全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從之前的0.8%上調至0.9%。
“李在明的執政風格總體上還是比較親民,比如會不斷地去一線與普通民眾交流,會通過記者會來溝通等,所以他的支持率雖然一度有波動,但總體上比較穩定。”詹德斌說道。
此外,李在明上任伊始秉持“不能進行展示型改革”的理念,火速推進機構改革。本月7日,韓國行政安全部發布政府組織架構調整方案,檢察廳將被廢除,并新設機構以取代其職能。此舉被視為在韓國維持了70余年的“檢察中心型”刑事司法體系迎來改革風暴。目前,這一調整已列入相關修正案提交至國會,在通過并正式公布的一年后施行。按計劃,韓國檢察廳將在明年9月徹底廢止。
外交挑戰棘手
如果說韓國經濟在李在明政府的帶領下正步入復蘇軌道,在外交領域,李在明面對的是一個更為復雜的前景。詹德斌認為,外交方面來看,由于李在明上臺伊始就面臨美國的關稅威脅,所以他的優先任務還是化解韓美之間的矛盾。
就在百天記者會前,美方扣留了韓企在美建廠的300多名韓籍工人,使得美韓關系一度趨緊。后經雙方外交交涉后,韓國方面已派包機赴美,欲接回被捕韓籍員工。
這一事件也使得目前尚未簽署的美韓關稅協定蒙上陰影。7月底,美國總統特朗普稱與韓國達成貿易協議,將對韓征收15%關稅,同時韓國將向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用于由美國擁有并挑選的投資項目。韓國同意采購價值10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8月26日李在明赴美訪問。據韓國經貿部門9日消息,韓美經貿部門正在美國舉行工作會議,進一步細化兩國7月底達成的經貿協議具體內容。雙方協商涉及韓方對美投資和農產品市場開放等問題。
在詹德斌看來,這一突發事件使得韓方清楚地看到,特朗普政府徹頭徹尾地以美國的國家利益為優先,并不會把韓國的利益同等看待,“這將對未來的韓美關系產生長期影響。”就短期來看,也就是在特朗普任期內,詹德斌認為,美國一方面要求韓國加大投資,另一方面又因自身簽證收緊將那些參與建廠的韓國員工定性為“非法移民”,要求韓方嚴格按照美國的國內法,這讓很多韓國企業重新思考美國市場的風險以及不確定性。“這對于未來韓方能不能落實此前承諾的大規模投資,實際上是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他分析道,“當然韓國可能也會以此為杠桿,與美國進行談判,以爭取更多優待。但對企業來說,停工一天就會產生實際的損失。當前隨著韓方派包機接回被捕員工,意味著這家工廠基本上處于停工狀態,后續何時復工也不好判斷。”
而且,詹德斌強調,“這一突發事件對韓企在美投資,甚至包括諸如日本、歐盟先后與美國達成了投資協定、在美國也有在建工廠的國家來說,也會產生‘寒蟬效應’。”
在8月下旬赴美前,李在明又打破常規,訪美前將日本作為自己首個外訪的國家,與日本首相石破茂進行首腦會談。不過,鑒于當前石破茂已辭任日本首相,對于未來的日韓關系,詹德斌表示,李在明此前優先訪問日本,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石破茂隸屬溫和派,韓國國內對他的總體評價比較積極,“在這一背景下,李在明希望通過訪日使得處于政治危機中的石破茂能夠渡過國內的難關、繼續執政,這樣未來韓日會比較容易相處。”
但如今日本已打響新一輪的首相選戰,詹德斌表示,在潛在的日本首相候選人中,無論是高市早苗還是小泉進次郎,都屬于自民黨內的極右翼,在歷史問題上日韓未來能夠回旋的空間會很小。“這就會使得李在明落實之前所主張的面向未來的韓日關系,難度重大。如果未來日本極右翼政客上臺,李在明處理韓日關系的壓力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