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新交所集團CEO羅文才:國際投資者正以長遠眼光看待中國資產
日前,新加坡交易所集團(以下簡稱新交所)在上海舉辦媒體交流會。新交所表示,致力于進一步擴大中新ETF互聯互通,將圍繞企業二次上市等重點領域,吸引擁有全球化戰略的中國企業;致力于推進中國概念相關產品的雙向資本流動等,推動中新資本市場合作深化。
新交所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中新ETF互通機制下已上市10只跨境ETF產品,總資產管理規模超過30億元人民幣。
擴大中新ETF互聯互通計劃
加強指數開發與合作
截至2025年7月,中新ETF互通機制下已上市10只跨境ETF產品,總資產管理規模突破30億元人民幣。
新交所集團CEO羅文才表示,滬新ETF互聯互通機制已納入了多只ETF,涵蓋不同行業和資產類別。
新交所將繼續與上交所在以下方面開展合作。首先,納入更多ETF到互聯互通機制中,擴大投資范圍,致力于吸引中國和新加坡的資產管理公司參與。
其次,加強指數開發與合作。上交所和新交所正在共同開發關于亞洲核心主題、行業和大型公司的指數,希望最終能夠落地為ETF產品,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參與亞洲市場增長的選擇。
例如,中國和東南亞地區涌現了許多AI領域的新興公司。隨著亞洲經濟持續增長,消費等領域都將獲得更多投資者青睞。新交所希望編制相關指數,并成功轉換為ETF產品。
新交所還希望通過二次上市支持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籌集資金。
此外,羅文才認為,全球不確定性正不斷上升,各國交易所應深化合作,以共同面對相似的挑戰。例如,新加坡和泰國已經啟動了存托憑證合作項目,連接雙方市場?!拔覀兿M麑⑦@一合作擴展到整個東南亞地區。交易所之間的數據共享對企業可持續發展也很有幫助?!?/p>
國際投資者重新審視中國市場長期投資性
目前,新交所有約60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合計6000多億美元。其中,約20%的公司來自大中華區,行業和資產類別范圍廣泛,包括工業、消費和REITs等。總體來看,來自中國的企業在新交所已占有較大比重。
羅文才表示,基于過去幾個月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表現,國際投資者正用長遠的眼光看待中國市場。
從數據看,近期,消費領域相關標的和含有中國資產的REITs漲勢明顯。
美元兌人民幣期貨等產品交易活躍,機構投資者等占比較大。另外,在T+1時段(即非中國時區的交易時段)的成交量超過1/3??梢杂^察到,歐洲、美國等地的投資者參與交易。
市場情緒方面,新交所接收到更多關于中國經濟和行業的投資咨詢。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的工業、消費和房地產復蘇等相關話題和領域有濃厚興趣。
總體而言,基于新交所多資產平臺數據的觀察,中國資產成交活躍度明顯提升,更多的投資資金流入中國。
歡迎中國企業前去融資
擁有全球化戰略的中國企業正尋求向東南亞擴張,瞄準東南亞的中產階級消費者。新交所青睞中國企業,歡迎尋求海外擴張的企業前去融資。
新交所基準指數海峽時報指數(STI)2025年內總回報率接近18%,是東南亞市場表現最好的指數之一。
2025財年,股票市場成交量也顯著提高,同比增長超過27%。
股票流動性良好。2024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成立了證券市場工作小組,推出了多種措施,以改善市場流動性。
近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還推出了EQDP計劃(規模約50億新幣),約20%規模(約11億新幣)分配給三家資管機構,該計劃主要致力于提升中小盤股的活躍度。
新交所還簡化了IPO申請流程,IPO申請人從申請到上市通常需要6至8周的時間,這為申請人提供了更大的確定性。
新交所擁有若干本地基金,如與淡馬錫共同設立的Pre-IPO基金,以及MAS(新加坡金管局)的EQDP計劃等,能在企業上市前為其提供支持。上市后,新交所擁有做市商計劃來支持流動性,還將為企業提供恰當的估值。
投資者結構方面,新加坡市場擁有廣泛而多元化的國際投資者池,涵蓋機構資產管理公司、區域資產管理公司、家族理財辦公室和散戶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