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一度升破7.10關口,為去年11月以來首次。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7日)在香港特區立法會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李家超表示,香港是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為增加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流動性和全球輻射能力,香港金管局將利用與人民銀行的貨幣互換協議,設立新的“人民幣業務資金安排”,向企業提供貿易、日常營運、資本支出所需且年期較長的人民幣融資,支持實體經濟使用人民幣,并持續探討更多元化的跨境資金獲取渠道,為市場提供穩定且成本較低的人民幣資金。金管局也將研究推動人民幣與區內本幣在港進行更便利的外匯報價與交易。
據央視新聞此前報道,當地時間9月11日,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8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增長0.4%,經季節性調整前同比增長2.9%。當月,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后,核心CPI環比增長0.3%,經季節性調整前同比增長3.1%。
盡管美國8月CPI基本符合預期,但初請失業金數據意外爆冷。美國勞工統計局9月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6日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增加2.7萬人至26.3萬人,為2021年10月以來最高,高于前值23.6萬人和預期值23.5萬人。
目前,交易員已加大對美聯儲9月議息會議的降息押注,預期美聯儲本次會議至少降息25基點,并且年底前可能還會再降息兩次。 “美聯儲觀察”工具也顯示,本周FOMC有93.4%的概率將祭出25個基點的降息,將美國政策利率區間下降至4%-4.25%。還有極其微弱的可能性會降息50個基點。
展望未來走勢,經濟學家、新質未來研究院院長張奧平認為,從短中長期來看,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仍具一定動能。人民幣升值動能來自三方面。短期來看,美國連續降息預期不斷升溫,中美利差或將收窄;中期來看,中國對外出口仍有歐盟、東盟、非洲及其他新興市場支撐;長期來看,7-8月多項經濟數據持續放緩,啟動新一輪擴大內需增量政策的必要性升溫,經濟將逐步回穩向好。
著名經濟學家盤和林則判斷,人民幣兌美元后續有望破“7”。后期關鍵指標,一個是美聯儲和美國國債利率的變動,另一個是我國跨境資本的流動情況。中國資本市場最近對外資的吸引力增強,外國金融資本流入也在一定程度推高了人民幣匯率。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近日人民幣對美元匯價走高,主要是美聯儲降息迫近,美元顯著下行,給人民幣在內的非美貨幣帶來較強的被動升值動能。近期國內股市保持強勢,外資加速流入,帶動結匯需求增加的同時也改善了匯市情緒。
對于后市,王青分析,人民幣對美元匯價易漲難跌,但快速單邊升值或大幅貶值的風險都不大。伴隨美聯儲恢復降息,以及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對美國經濟沖擊逐步顯現,美元指數還將承受一定下行壓力。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21世紀經濟報道、北京青年報、中新經緯、公開資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