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18日凌晨,美聯儲宣布降息25個基點至4.00%~4.25% ,并暗示年內或再降兩次。
市場此前對包括美聯儲降息等在內的各類美元利空因素已有所消化,從當日表現來看,人民幣匯率并未出現大幅波動。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7.1085,較前一日下調72個基點;早間,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揚,盤中再度升破7.10關口。
回顧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呈復雜波動,年初低位反彈,4月波動企穩,8月下旬大幅升值。
市場分析,美聯儲降息、跨境資金流動改善、人民幣中間價調控等因素促使人民幣升值。專家認為,未來人民幣匯率將穩中有升,破“7”仍需更多催化 。
多因素影響人民幣升值
近期,隨著美聯儲降息預期持續升溫,部分全球主要資產價格已率先作出反應。人民幣匯率已在一定程度上對美聯儲降息預期作出反應。
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呈現出復雜的波動態勢。年初從7.3關口上方波動回升,在4月初經歷波動后迅速企穩,進入8月下旬,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結束兩個月的低波運行,出現較大幅度升值。
相比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離岸人民幣對美元更多反映國際投資者預期。繼9月17日后,18日早間,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揚,盤中再度升破7.10關口。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近日人民幣對美元匯價走高,主要是美聯儲9月降息迫近,且市場對年底前美聯儲還有可能進一步較大幅度降息的預期升溫,美元指數顯著下行。這給包括人民幣在內的非美元貨幣帶來較強的被動升值。
近期跨境資金流動改善,也帶動人民幣匯率加速升值。
王青表示,近期國內股市保持強勢,外資加速流入。這在帶動結匯需求增加的同時,也在改善匯市情緒。
外匯局數據顯示,7月,銀行結匯和售匯規模環比分別增長12%和16%,結售匯延續順差態勢,規模為228億美元。企業、個人等主體結匯率環比小幅上升,售匯率基本持平,說明市場預期穩定,交易較為活躍。
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也釋放較強的匯率預期引導信號。7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保持漸進升值,釋放的引導信號逐漸被市場吸納。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8月下旬,在美元指數偏弱運行創造了相對溫和的外部環境、央行中間價報價釋放較強的匯率預期引導,以及近期國內權益市場表現亮眼或一定程度吸引了外資流入等內外因素共振的驅動下,人民幣匯率經歷了一輪快速升值,美元對在岸人民幣匯率錄得年內新低。
人民幣匯率仍將以穩為主
對全球金融市場而言,美聯儲重啟降息周期將推動全球流動性條件邊際改善,從歷史經驗看,美聯儲降息通常會緩解新興市場資本外流壓力,支撐風險資產價格。
“對人民幣資產而言,中美利差收窄將緩解貶值壓力,但國內經濟基本面仍將是決定外資流向的關鍵因素。”王青稱。
綜合市場分析來看,我國經濟穩中向好勢頭將進一步鞏固,在政策協同發力與基本面支撐下,未來人民幣匯率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明明認為,人民幣匯率有望震蕩偏強,并逐步回歸“三價合一”。隨著年底的臨近,若人民幣匯率能維持偏強震蕩,預計相關結匯需求有望繼續支撐人民幣匯率,但當前國內基本面對于匯率而言更多起到托底作用,權益市場迎來外資流入但債券市場面臨一定流出壓力,預計人民幣匯率破“7”仍需要更多催化。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為,人民幣有望加快恢復性升值。境外資金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流向人民幣資產,中美利差進一步收窄將吸引更多全球資金關注人民幣資產。對于全球投資者而言,其本質是追求資產收益的最大化。在新的利差預期變化下,投資人民幣資產能夠帶來更為可觀的收益,促使其重新調整資產配置組合,增加對中國債券、股票等資產的持有比例,尤其是一些被低估優質資產和具備較高增長潛力的資產,從而有可能帶來更多增量流動性。但在中國經濟仍面臨內外壓力的背景下,對此應審慎對待。
王青認為,伴隨美聯儲降息以及美國經濟降溫,美元指數還將承受一定下行壓力,這將為人民幣帶來被動升值動能。不過,由于上半年美元跌幅巨大,后期也會有較強的抗跌韌性。國內基本面方面,四季度外部波動對我國出口的影響會逐步顯現,而逆周期調節政策適時加力將確保經濟運行基本穩定。這方面有充足的政策空間,將為人民幣匯率提供重要的內在支撐。由此,接下來人民幣匯率仍將以穩為主,快速升值或大幅貶值的風險都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