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金子!”
1848年,圣弗朗西斯科的街頭,一位衣著得體卻又蓬頭垢面的商人,揮舞著一個閃閃發光的玻璃瓶,玻璃瓶中的物體,似乎散發出比加州陽光更明媚的光暈——那是從附近河床淘洗出的一捧金砂。而這場后來席卷30萬人的淘金狂熱,將在每個人心中塑造出一座“舊金山”。
1848年-1855年的“加州淘金熱” 不過是黃金史詩的注腳。自蘇美爾人鑄造第一枚金幣起,這種金屬便伴隨人類經濟潮起潮落。正如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剖析:“金的實體是價值本身,紙片的價值卻寄生在流通的幻象中。” 當關稅壁壘影響全球貿易網,美元遭遇拋售,金價再次飆升時,這句話似乎更值得玩味。
誰來為黃金定價?
10年期美債收益率持續上行
就在同一時間,黃金價格飆升,直破每盎司3300美元大關。瘋狂行情也使華爾街紛紛上調目標價。
近十年黃金價格
4月11日,高盛將2025年底金價的預測上調至每盎司3700美元(此前為3300美元)。在高盛的報告中指出,黃金由于央行需求強勁,將成為對沖關稅和通脹風險的有效工具——2024年全球央行凈購金量達1045噸,創歷史新高;中國央行連續18個月增持黃金,累計超600噸。
黃金獲得央行和投資者的追捧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黃金屬于“硬通貨”,具有天然的避險特性,特別是在國際局勢趨緊、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黃金通常被認為 “安全”。
興證全球基金基金經理劉瀟先生認為:當前黃金上漲的原因包括短、中、長三個方向:
劉瀟認為,黃金的長期價值(30年維度)源于其天然稀缺性與貨幣信用擴張的持續博弈。由于黃金供給剛性(年產量約3,500噸),而全球貨幣總量年均增長6%-7%,形成黃金以年化6%-7%的貨幣計價漲幅規律。這一底層邏輯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的50年間持續驗證,當前全球債務/GDP突破105%的背景下,黃金的抗貨幣貶值屬性仍是長期配置核心。
中期驅動:美元信用動搖與央行購金潮
中期角度來說(4-5年周期),黃金投資的核心矛盾在于美元信用體系重構:正如浙商證券所言:美元指數的所有顯著的周期,都對應著金價的大趨勢行情。黃金與美債實際利率的傳統負相關關系弱化,央行購金和地緣風險溢價成為中期超額收益主因。
短期波動:風險事件驅動的避險需求
在當前短期維度下,金價受資本流動、避險需求、風險偏好的影響波動,往往會成為流動性避險出口。
更震蕩的市場,更均衡的黃金配置
但是對于單純追求投資收益的投資者,并不一定需要大量配置黃金。因為拉長時間來看,黃金長期投資的收益率不一定比權益資產更優,且持續漲跌周期較長,對于個人投資者來說,往往會提升一些投資難度。
然而,正如基金經理劉瀟所言:“黃金長期和各類資產保持低相關,是非常適合做資產配置的大類資產之一。如果我們在組合里配置黃金,或能起到明顯降波動的作用?!?
資產配置或是應對“淘金熱”的更優解
這個有趣的事實,或許可以讓我們更冷靜的思考: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投資者應如何應對金價波動帶來的挑戰?
首先,投資者可以保持冷靜,不僅根據短期波動而做出倉促決策。更應關注基本面因素,綜合考慮全球經濟形勢和相關貨幣政策。
同時,分散投資仍然是有效管理風險的策略,適當配置黃金等貴金屬資產,有助于在市場不確定性加大的情況下維護投資組合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