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全球的泡泡瑪特再次將上海作為新消費業態的首發站。
6月13日,泡泡瑪特THE MONSTERS怪味便利店系列主題快閃華東首展登陸上海靜安嘉里中心南廣場。同一天,泡泡瑪特旗下獨立珠寶品牌“popop”全球首家門店在上海港匯恒隆廣場正式開業。
泡泡瑪特在上海一步步驗證其商業創新之路,成為近期最受矚目的消費類明星企業。財報數據顯示,泡泡瑪特2024年總營收達130.4億元,同比增長106.9%。
為什么這么火?泡泡瑪特相關負責人表示,圍繞IP長期投入是關鍵:“深挖IP內核、開發多元產品模式和創新玩法,可以說是我們在IP價值挖掘方面行之有效的新路徑。”
通過IP經濟激活消費潛力。暑期將至,伴隨入境游客的增加以及動漫盛會的密集開展,可以預見,上海即將進入IP經濟高峰期,釋放一波火熱的消費動能。
打造“明星”有竅門
隨著快閃店空降,靜安嘉里中心的泡泡瑪特“濃度”水漲船高,扶手電梯上貼滿IP形象、走廊里陳列打卡裝置,泡泡瑪特的常設門店也在一周前剛剛在地下一層開業。
“市場上的消費群體正越來越分化。過去很多人消費是注重物質的實用價值,但‘Z世代’在成長過程中,較少感受到物質的短缺,所以這個群體更愿意為情緒價值買單。這也是中國的經濟發展到這個程度,必然會出現的現象。”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魏峰認為,不同代際對消費價值的認知出現了很大改變,新一代人有新的消費需求,這催生了新的消費模式、消費產品。
情緒價值儼然已經成為新消費的密碼,但泡泡瑪特有何獨特之處?和大部分國內潮玩企業不同,泡泡瑪特側重打造自主IP,通過與藝術家簽約,買斷IP形象,掌握了對IP開發的主動權。例如現今爆火的LABUBU即是泡泡瑪特在2018年與設計師龍家升簽約的。
對于不同的IP,泡泡瑪特會為其制定符合自身特質的差異化發展路徑,進行長期投入和持續運營。“泡泡瑪特與IP的關系像唱片公司和歌手的關系,平臺將IP像明星一樣打造。”泡泡瑪特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還會把IP形象當做歌手量身定做演唱歌曲;在線下開設樂園,讓IP登臺表演;在社媒平臺開設專屬IP賬號與粉絲互動。精靈啦啦操、ZIMOMO大首領舞蹈等內容在短視頻平臺上出現了現象級的傳播,極大地增加了IP曝光率。
上海一直被認為是國內谷子、潮玩、二次元等IP經濟氛圍最為濃厚的城市,但大部分圍繞IP做文章的品牌店內,都是來自日漫、韓漫等授權內容。泡泡瑪特將孵化自主IP作為核心發展驅動力的思路或許能帶來啟迪,即雖然IP的買斷和運營會增加企業經營成本,但長期來看,可以激發更強大的IP經濟活力。2024年,泡泡瑪特旗下4大IP營收破10億元,13大IP營收破億元。
從這一點上來說,上海具有孵化原創IP的潛力與優勢。上海擁有以米哈游為代表的大批游戲企業,還有嗶哩嗶哩這樣的國漫制作平臺,IP資源豐富,且已經在探索IP賦能下的文旅商體展結合。今年“五一”,米哈游在上海東方體育中心舉辦“星鐵LIVE”2025星穹鐵道演唱會,三天吸引了全國各地近3萬名同款游戲玩家來滬“打卡”,人均在滬消費3000元以上。
跨界創新有底氣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泡泡瑪特此次新開張的兩家店內,賣的都不是盲盒、手辦等核心產品。快閃店出售的是印著LABUBU形象的衍生品,如硅膠冰格、食品密封袋、靠枕等。全球首家珠寶店則更加顛覆,出售帶有熱門IP的飾品,最高標價為2699元。“這是IP商業化發展的必然規律。”魏峰說,當一個IP成熟到具備市場影響力后,可以通過不斷開發周邊產品,覆蓋到范圍更廣的消費領域,充分釋放其商業價值,挖掘額外的消費潛力。
對于泡泡瑪特而言,“跨界”首先實現了客群結構的“破圈”。快閃店中也能看到中年人的身影。今年44歲的任女士,帶著兩個朋友的委托,在20分鐘的購物時間內,瘋狂掃貨5000元,究其原因,“覺得顏值好看就買了”。
其次,走出“舒適區”的過程中,品牌本身也能獲得升級。今年3月,泡泡瑪特在上海中環廣場推出Hirono小野全球首家品牌概念店,拓展出服飾、家居等品類,并在全球各大城市開設小野快閃店,將潮玩IP升級為生活方式品牌,實現營收7.3億元,同比增長106.9%,占泡泡瑪特總收入的5.6%。
但是歸根結底,創新的果實需要充滿養分的土壤來滋養。泡泡瑪特相關負責人表示,上海就是IP經濟走出多元化發展道路的最佳實踐地:“上海是一座開放包容的國際化潮流都市,對多元文化接納度高,在商業上具有前瞻性,小到商圈大到營商環境,都有著鼓勵商業創新的氛圍。”泡泡瑪特的首家珠寶店能夠入駐恒隆港匯廣場,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上海敢于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新消費,托舉本土IP經濟向上生長,與國際大牌同場競技。
這條創新之路同樣適用于傳統消費業態升級。通過擁抱IP文化,上海可以為既有商業形態注入新的價值,激發新的消費潛能。曾一度陷入低谷的靜安大悅城近年來大力發展IP快閃、谷子店二次元消費場景,成功轉型為年輕消費標桿,去年帶動商場全年客流同比2023年提升28%。五角場的悠邁生活廣場去年底升級改造為次元主題商業體——ZX造趣場,今年“五一”假期迎來業績爆發,客流同比激增205%,規模銷售同比增長190%。
國際消費有引力
事實上,泡泡瑪特不僅在上海等國內大城市開快閃店,近年還頻繁在海外一線城市開設快閃活動,迅速增加了LABUBU的全球曝光。專家表示,IP中的情緒價值更容易實現跨國別的文化傳播,有助于泡泡瑪特獲得海外消費者的認同,也使得這些中國娃娃成為風靡全球的文化消費品。如今,從泰國頂流明星Lisa對LABUBU愛不釋手,到歐美天后蕾哈娜包上掛起LABUBU掛件,LABUBU在Tiktok上坐擁百萬話題討論,爆火全球。
這也為上海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供了新的思路。就像電影迷會去好萊塢朝圣,上海作為泡泡瑪特的業務重鎮,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粉絲”追到上海來消費。上海擁有泡泡瑪特首家全球旗艦店,線下門店超過40家,同時也是泡泡瑪特快閃店、珠寶店等新業態的首發地。今年,泡泡瑪特全球旗艦店日常客流約三分之一是外國人,既有來自亞洲的日韓新馬泰等國,也有來自美國、盧森堡等歐美免簽國的游客。
如果放大到全球潮玩市場來看,上海還有更值得期待的空間。沙利文數據顯示,2024年潮玩市場規模達到448億美元,中美日韓占75%份額。已經成為上海二次元圣地的南京路,也能感受到從海外涌入的消費力。世貿廣場內,出售食玩及動漫周邊的GLAMBOX店負責人黃嘉軼觀察到,店里外國面孔明顯變多了,占到客人總數的三到四成。讓海外消費者為中國的文化產品買單,成為推動上海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新增長極。
各項政策也在為此保駕護航。上海常年位居全國離境退稅規模之首,國際吸引力本就是上海消費的一個重要特征。今年4月底,我國進一步優化離境退稅政策,將離境退稅現金退稅限額上調至2萬元,起退點從500元下調至200元,進一步刺激了入境游客的購物需求。上海消費企業迅速享受到這波政策紅利,新政實施首月,上海離境退稅銷售額就同比增長86%。
隨著更多入境游客來到上海,泡泡瑪特的爆火只是一個開端。這個暑假,上海還將陸續迎來CCG EXPO、BilibiliWorld、ChinaJoy等動漫展會,有望吸引一大批國內外游客前來觀展,屆時IP經濟或將迎來小高峰。“多重因素疊加,今年夏天,上海的IP經濟濃度應該能更高。”魏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