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緊張局勢再度升級!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成功打擊”伊朗三處核設施消息發布后,綜合市場觀點看,原油、油運、軍工、黃金以及核污染防治等板塊有望獲得市場資金的關注。
01
特朗普:
美軍已“成功打擊”伊朗三處核設施
消息面上,據新華社,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6月21日在社交媒體上說,美軍已“成功打擊”伊朗三處核設施。
“我們非常成功地完成了對伊朗三處核設施的打擊,包括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所有(美軍)飛機目前都已在伊朗領空之外。”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滿載的炸彈投向首要設施——福爾多。所有飛機正在安全返航路上。”
特朗普在另一個帖文中稱,此次軍事打擊“非常成功”,他將于美國東部時間晚10時(北京時間上午10時)在白宮發表全國講話。特朗普還將此次打擊形容為“歷史性時刻”,警告說“伊朗現在必須同意結束這場戰爭”。
以色列公共廣播公司隨后援引以官員的話報道稱,以色列在打擊伊朗核設施問題上與美方進行了“全面協調”。
另據CCTV國際時訊報道,一位匿名美國國防部官員表示,多架可攜帶鉆地炸彈的美軍B-2轟炸機被用來襲擊伊朗福爾多核設施。不愿透露姓名的伊朗高級官員表示,美軍可能是在當地時間今天凌晨2點30分左右,也就是北京時間7點左右轟炸了福爾多和納坦茲核設施。
而在美國襲擊伊朗核設施的消息傳出后,伊朗官方通訊社援引伊朗國家電視臺負責人的話報道稱,遭美國襲擊的伊朗核設施內無核材料。伊朗在一段時間之前已經轉移了三個核設施中的材料,美方襲擊應未造成重大損失。
02
油價會暴漲嗎?
大摩: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是小概率事件
而轟炸發生后,市場首先擔憂的是霍爾木茲海峽是否會被封鎖,進而推高國際油價與國際航運價格。
霍爾木茲海峽位于阿曼和伊朗之間,連接了東部的阿曼灣和西部的波斯灣,是海灣地區石油輸往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全球約三分之一的海運原油貿易都要途經霍爾木茲海峽,這使它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
目前這條海峽承擔著全球接近40%的石油進出口的供應和貿易。如果伊朗采取大規模的報復行動,乃至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將造成全球原油運輸受阻。
宏源期貨表示,若伊朗的報復劇烈,波及以色列及美國,雙方報復持續升級,美國失去對局勢的控制,則油價短期內有失控風險。考慮到當前伊朗原油產量約 330 萬桶/日,出口約160-170萬桶/日,且具備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能力(封鎖代價對于伊朗及海灣國家極高),油價在短期內將上升至 100 美元以上。
摩根士丹利在6月16日的報告中表示,盡管伊朗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但海峽完全關閉仍屬小概率事件。
央視新聞引用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教授牛新春的話稱,一旦海峽被封鎖,一定會讓全球的油價大漲,那么伊朗自己是石油出口國,伊朗的進口產品的海運途徑也都經過霍爾木茲海峽,那么伊朗的進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同時伊朗周邊的海灣阿拉伯國家都是石油出口大國,一旦封鎖了海峽,對他們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所以一旦封鎖,當然會造成石油市場的混亂和全球經濟的衰退,這會引起全球國家對伊朗的不滿。特別是會引起周邊海灣阿拉伯國家對伊朗的不滿,那么伊朗是要考慮這些后果的,所以伊朗要做出這個決定不是那么容易的。
據船舶追蹤公司TankerTrackers數據,自6月13日以色列對伊朗發動空襲以來,伊朗日均原油出口量較過去12個月平均水平增加了44%,日均出口233萬桶原油。有分析人士表示,伊朗正試圖輸出盡可能多的原油,同時核心儲油設施的庫存還在增加。
而盡管特朗普已經事先發出警告“要打擊伊朗核設施”,但國際油價對此反應平淡,也一定程度上佐證了資本市場的預期。
截至6月20日,國際原油期貨兩大主力合約布倫特原油期貨與NYMEX原油期貨(紐約輕質原油)收盤分別跌1.69%與小漲0.73%。
油輪航運板塊或顯著受益
不過大摩分析師認為,這一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正在重塑航運市場格局。油輪航運板塊將從"黑暗船隊"運力減少中顯著受益,而集裝箱航運受影響相對有限。
大摩分析師表示,與紅海航線中斷造成的全球有效運力削減10%不同,霍爾木茲海峽的戰略重要性主要體現在能源運輸領域。
據克拉克森數據,全球11%的海運貿易量經過霍爾木茲海峽,其中包括34%的海運石油出口、30%的液化石油氣出口、20%的液化天然氣貿易、18%的化學品貿易、7%的汽車貿易、3%的全球集裝箱貿易和2%的干散貨。
Clarksons Research數據顯示,從海灣地區到中國的一艘超大型原油運輸船(可運載200萬桶石油)的租用價格,從6月11日的19998美元/日,飆升至6月18日的47609美元/日,油輪租賃價格已翻倍。
中糧期貨航運研究員塔林夫表示,全球航運市場整體處于運力擴張影響之下的下行周期,但VLCC(超大型油輪)市場將面臨緊平衡的狀態,運費和租金存在較強支撐,而中東地緣政治沖突無疑將對該市場產生更大的催化作用。
而從資本市場反饋看,上周五(6月20日)港口航運板塊表現強勢,其中油運方向個股領漲,寧波海運、興通股份領漲,國航遠洋漲超7%。
04
黃金價格將如何表現?
除了原油與相關油運板塊外,作為避險資產的黃金板塊也備受關注,有機構觀點認為,地緣博弈疊加“去美元化”趨勢下,年內金價或仍有新高可能。
賈舒暢說,當前地緣政治風險不確定性高企,投資者通常會轉向避險資產以對沖下行風險,往往會表現為黃金ETF流入增加、實物金條和金幣投資需求提升,抑或央行的購金行為等其中的一種或多種,使黃金市場活躍度顯著提升。
“我們的金價歸因模型顯示,地緣政治風險指數是一個具有顯著統計意義的驅動因素。在不考慮其他前提下,地緣政治風險在2024年令金價上漲了8%,2025年前五個月,其貢獻則為5.7%。”賈舒暢認為。
不過也有投資者對黃金市場態度謹慎,此前金價大幅波動讓他們心有余悸,沖突時不再盲目跟風買入,會綜合考慮沖突持續時間、規模等因素。
有觀點就指出,若中東爆發全面戰爭,黃金價格仍然存在進一步走高的機會。若沖突短期可控、美國未深度介入、霍爾木茲海峽危機解除、全球經濟預期穩定,金價或維持震蕩甚至下跌。
05
機構:或利好軍工板塊
而美國親自下場,令以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程度升級,也被認為利好軍工板塊。
浙商證券研報表示,地緣沖突預期有抬升跡象,國防軍工板塊或受到催化。第一,市場預期地緣風險上升拉動軍工企業訂單加快釋放;第二,國土安全需求與全球軍費開支增長強化中國軍貿出口邏輯;第三,軍工需求增長與自主可控、供應鏈安全形成共振,有助于推動“業績+估值”雙擊。
中信證券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軍費開支連續第10年增長,增幅達到冷戰以來最高,歐洲和中東增長尤其快速。印巴沖突中,我國多種出口裝備的優異表現助力我國產品得到外軍認可。我國軍貿正從過去的低檔廉價外銷逐漸向高端武器出口過渡,尤其是在近年國產裝備大批量更新換代背景下,部分軍品技術在國際上已具備較強的競爭力。未來隨著我國國際政治地位逐漸提升,國產軍貿產品有望進一步提升全球市占率。
中郵證券稱,軍貿行情有望從軍機整機、雷達相關標的擴散到導彈、彈藥、軍機產業鏈等。結合基本面來看,據業內預測,2025年三、四季度大概率是航空裝備、航空發動機等簽約下單的時間窗口。
華泰證券分析,2025 年作為 “十四五” 收官之年,此前積壓的裝備采購需求將加速釋放,航空發動機、導彈等細分領域訂單已出現環比改善。例如,中無人機 2025 年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284.64%,反映無人機列裝節奏加快。此外,低成本精確制導彈藥(如中兵紅箭)、無人系統(如捷強裝備)等方向因現代戰爭消耗屬性,成為機構重點推薦領域。
06
核污染防治板塊料也受關注
伊朗核設施作為地區核安全關鍵節點,遇襲事件瞬間激活市場對 “核泄漏風險” 的擔憂。歷史上,2011 年福島核事故后,核污染防治板塊單日漲幅超 8%;2023 年扎波羅熱核電站沖突期間,相關個股累計上漲 25%。
截至目前此次事件雖暫未檢測到核污染,但 “核設施安全性” 已成為地緣博弈新焦點,驅動資金布局核防護、核監測產業鏈。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4月27日發布的《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5》藍皮書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在運、在建和核準建設的核電機組102臺、裝機容量達到1.13億千瓦,核電總體規模首次躍居世界第一。
機構觀點認為,核電擴張必然伴隨 “核安全標準升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要求,新建機組需配備 “多層級核污染防治系統”,設備投資占比達核電總投資的 15%,為核污防治企業打開長期市場空間。
東莞證券表示,政策鼓勵核電產業發展。隨著我國能源需求的不斷增加,以及對“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方針指導下,高效且潔凈的核電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以及政策的支持。從“十五”規劃到“十四五”規劃,都將發展核電列入規劃重點,并且從“適度發展”到“加快推進”,再到“安全穩妥”的措辭變化也體現了我國政策對于核電發展的態度。《“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中提到”到2025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7000萬千瓦左右,目前我國在運機組合計裝機容量為5504萬千瓦,還有在建機組20臺,合計裝機容量約2028.4萬千瓦,相對應市場規模有望到2025年增長到2144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