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走過了一段挑戰與機遇并存的發展歷程。
醫療設備招標復蘇的鼓點已經敲響,但尚未傳導到企業的業績層面,同時,受復雜的全球宏觀經濟形勢影響,醫療器械行業整體業績持續承壓。
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A股131家醫療器械企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188.17億元,同比去年1241.43億元下降了4.29%;實現凈利潤188.12億元,同比去年227.11億元下降了17.17%。
其中,體外診斷行業集體遭遇寒潮,受集采、醫保控費、DRG等因素影響,超過八成企業業績下滑。不僅龍頭邁瑞醫療迎來上市以來首次中報業績負增長,化學發光“四小龍”——新產業、亞輝龍、安圖生物、邁克生物歸母凈利潤也分別下滑了14.62%、84.82%、7.83%和83.12%。
不過,逆勢之中亦有亮點。骨科、心血管器械等新興領域增長迅猛,三友醫療、大博醫療、威高骨科、春立醫療等重回高增長賽道,業績增速均超過40%;惠泰醫療、微電生理、佰仁醫療等延續高增長態勢。
此外,海外市場成為一批龍頭突破增長瓶頸的關鍵路徑。瑞邁特、魚躍醫療、邁普醫學境外市場收入同比分別增長了61.33%、49.96%和26.63%,帶動公司整體業績增長。
行業普遍認為,盡管短期業績承壓,但國內醫療器械行業需求已逐步恢復,下半年業績有望迎來拐點。
骨科、電生理表現搶眼
分化,依然是對醫療器械產業經營情況的最好注腳。
今年上半年,131家醫療器械企業中,53家企業歸母凈利潤增長,占比不到一半。其中,24家企業業績增長超過30%,9 家企業增長超過100%。
三友醫療以2083.64%的歸母凈利潤增長位居醫療器械上半年的“增長王”。一方面,公司在并購水木天蓬后,超聲骨刀等業務成為主要增長引擎,另一方面,則得益于脊柱集采影響出清后國內業務的穩步恢復。
此前,由于骨科集采穩步推進,骨科市場價格大跳水,而近年來,骨科企業通過開拓新市場、新業務板塊,強化成本管控及費用管控等手段,增強盈利能力,逐漸走出集采的影響。
除了三友醫療外,骨科創收領域的龍頭大博醫療營收也超過歷史峰值——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5.55%至12.10億元,公司全產品線回歸增長;威高骨科上半年營收同比雖微降1.28%,但歸母凈利潤卻實現了52.43%的高增長,核心原因在于“降本增效”的精準落地。
與此同時,隨著國產化、市場快速增長等因素,以電生理、心血管精準介入等為代表的創新醫療器械領域,表現也頗為亮眼。
國內兩大電生理企業惠泰醫療、微電生理的歸母凈利潤分別增長24.11%、92.02%,達到4.25億元、3266.81萬元。整個電生理行業的手術量也快速增長,惠泰預計,公司全年三維手術量將超2萬臺,隨著脈沖產品的準入,電生理設備年末預計會達到450臺;微電生理也披露,其三維電生理累計完成手術超8萬例,IceMagic®冷凍消融系統所有組成器械均已獲得歐盟醫療器械法規認證,正式邁入國際市場。
心臟瓣膜領域,佰仁醫療歸母凈利潤也同比上升102.9%至7140萬元,其人工生物心臟瓣膜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88.96%;心泰醫療實現歸母凈利潤1.82億元,同比增長29.8%;賽諾醫療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384.16萬元,同比增長296.54%,其HT Supreme藥物洗脫支架獲美國FDA附條件批準,系我國三類高端植入醫療器械領域首個在美國 FDA 申請上市前批準(PMA)審批的國產原研產品。
海外市場成重要突破口
從絕對值規模來看,今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過億的上市公司合計42 家。其中超過十億的有兩家,分別是邁瑞醫療與魚躍醫療。
其中,盡管面臨去年行業招標放緩、國際形勢等不利因素,邁瑞醫療營收和凈利潤均下滑,但公司市場體量仍遠超其他醫療器械企業,邁瑞以50.69億元的凈利潤規模穩居行業中報營收榜首。
緊隨其后的魚躍醫療,得益于全球化和多業務布局,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7.37%至12.03億元,同期營業收入也同比增長8.16%至46.59億元。
聯影醫療也重回增長軌道,其在上半年實現營收60.16億元,同比增長12.79%;凈利潤為9.98億元,同比增長5.03%。
九安醫療、新產業、英科醫療、樂普醫療等企業歸母凈利潤也超過5 億元,居于行業前列。
梳理來看,在國內市場承壓的大背景下,出海成為醫療器械企業重要業績突破口。
據Wind統計,2025年上半年披露境外收入準確數據的企業合計 89 家,實現境外收入332.47億元,同比2024年上半年增長了8.2%。多數行業龍頭公司的境外業務保持穩健增長,部分企業海外收入占比已超過50%,國際化戰略成效顯著。
以家用醫療器械領域為例,目前國內企業在呼吸機、血糖儀等產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日益突出。比如,魚躍醫療上半年海外業務營收達6.07億元,同比增長26.63%,報告期內,魚躍醫療共完成85項海外注冊,并與美國制氧機制造商Inogen、歐洲AED渠道商Safe Life集團等生態伙伴達成戰略合作;瑞邁特境外業務收入3.53億元,同比增長61.33%,其呼吸機產品已取得美國FDA、中國NMPA、歐盟CE等多國權威認證,2023年在美市占率已位居第二。
聯影醫療也主要依靠海外業務,拉動公司業績正向增長——2025年上半年,其海外收入11.42億元,同比增長22.48%,收入占比達18.99%。
邁瑞醫療雖然沒有披露具體的境外收入數據,但公司在中報提到,國際業務同比增長5.39%,收入占比提升至49.8%,逼近50%。國際體外診斷業務、國際化學發光業務均實現雙位數增長,生命信息與支持、醫學影像國際營收占比也有所提升。公司預計三季度開始國際增長將有所提速。
英科醫療在保持滿產滿銷的同時,持續加大非美市場的開發力度,上半年公司海外非美市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約45%。
楚天科技、東富龍等公司的境外業務都實現了快速增長,境外收入達到10.90億元、8.05億元;醫療耗材企業中,藍帆醫療、奧美醫療、振德醫療等公司的境外收入占比均超過60%。
此外,IVD 產業也有不少企業正借助海外市場突圍。
圣湘生物上半年能維持正向業績增長,除了有戰略并購的賦能之外,其國際市場的突破也是重要因素。上半年,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60%,報告期內,圣湘整體實現營收8.69億元,同比增長21.15%;歸母凈利潤1.63億元,同比增長3.84%。
下半年有望迎來拐點?
在經歷了兩年多的調整之后,市場普遍預期,下半年醫療器械產業有望迎來拐點。
去年四季度以來,醫療器械需求顯著改善。據高端醫械院數據中心統計,2024年上半年,醫療設備公開招中標市場規模同比下降38.10%,但下半年同比增速恢復到了2.72%,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速達到58.33%,呈現加速回暖態勢。
在8月28日的投資者交流活動中,邁瑞醫療高管明確指出,國內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實際對應的是去年招標的大幅下滑,疊加去年上下半年收入基數分布偏離的影響,使得2025年上半年國內業務同比下滑超過 30%。
“隨著行業整頓進入常態化、醫療設備更新項目逐漸啟動,2025 年上半年醫療設備招標活動迎來復蘇,國內市場第三季度將明顯改善,如期迎來拐點。”邁瑞醫療高管表示。
開立醫療董秘李浩也在投資者交流會上指出,公司季度業績環比改善明顯,“2025年上半年,國內醫療設備行業終端招標開始復蘇,公司超聲、內鏡產品的中標同比快速增長,但由于過去兩年醫療行業整頓,市場中標與企業報表端收入增長存在一定周期差。隨著國內醫療設備行業市場需求的持續好轉,預計公司業績將逐步走出低谷期。”
與此同時,創新醫療器械也成為行業回歸高增長的著力點。7月,國家醫保局會同有關部門,接連組織了兩場主題為醫保支持創新藥械的高規格座談會。
國家藥監局也發布了《關于優化全生命周期監管支持高端醫療器械創新發展有關舉措的公告》,明確對符合要求的國內首創、國際領先且具有顯著臨床應用價值的高端醫療器械,繼續實施創新特別審查,支持國家產業政策中涉及的高端醫療器械加快上市。
國家藥監局數據,2025年上半年我國批準創新藥43個、創新醫療器械45個,同比分別增長59%、87%。
中信建投研報指出,隨著國產醫療器械企業技術實力和產品競爭力的持續提升,行業成長邏輯已從“國產替代+滲透率提升”向“國際化拓展+技術創新”升級,估值體系面臨重構。當前政策環境優化、設備招標回暖及渠道庫存去化等多重因素疊加,預計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行業將逐步迎來業績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