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科技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如何通過內部結構優化與新業務拓展實現“逆勢增長”,成為行業面臨的關鍵課題。
宇信科技(300674.SZ)近期公布2025年半年度財報,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4.15億元,同比下降5.01%,歸母凈利潤達到2.20億元,同比增長35.26%,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2.16億元,同比增長49.45%,毛利率提升至34.79%。主要由于成本結構優化及高毛利業務占比提升。
宇信科技方面回復《中國經營報》記者稱,營業收入減少主要是業務占比結構的變化,未來公司將會持續加大在金融科技創新中的投入。
降本增效持續
宇信科技成立于1999年,2018年在A股上市,目前客戶包括中國人民銀行、三大政策性銀行、六大國有商業銀行、12家股份制銀行以及380多家區域性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農商行和村鎮銀行,還有50余家外資銀行;同時還包括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資產管理公司、金控公司、財務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和信托公司在內的40余家非銀機構。
根據財報,宇信科技重視能力型客戶和項目,同時注重產品和項目的利潤率,為此公司正采取兩大策略。一方面通過減少費用與研發投入壓縮內部成本,聚焦高毛利項目等方式實現利潤增長;另一方面則借助AI、非銀轉型與出海戰略尋求突破。
根據財報,宇信科技的主營業務為銀行科技解決方案、非銀科技解決方案和創新運營服務三大類。從收入類別來看,銀行IT產品與解決方案仍是核心,2025年上半年營收達到12.02億元,占總營收比重約85%,毛利率同比提升2.77%;非銀IT解決方案收入為1.49億元,同比增長28.18%,占總營收的10.56%,毛利率達到34.54%;創新運營業務收入則同比增長17.74%至6139.94萬元,占業務比重4.34%。
2023—2025年中報顯示,公司非銀業務持續增長。宇信科技方面表示,自2010年開始參與信托、證券行業IT建設,先后與多家信托及證券客戶合作。2024年公司智能金融業務產品線在金融基礎設施領域,成功新增一家重量級客戶,預計在2025年項目成功上線后,產品線將具備證券交易所核心業務系統的升級改造能力。
財報顯示,2025年宇信科技持續推進降本增效。銷售和管理費用分別為0.23 億元、1.33 億元,同比分別減少39.2%、5.6%,研發投入同比減少14.34%,財報披露主要為職工薪酬及業務招待費減少所致。
券商私人財富管理師武蘇偉向記者表示,金融科技公司依賴降本增效雖能在短期內改善利潤,若能在優化運營效率、淘汰低效業務的同時,堅持關鍵領域研發,這種結構性調整反而有助于增強韌性和可持續性。
在他看來,在資本市場層面,“利潤與營收背離”可能帶來分化解讀:利潤改善凸顯管理效率和現金流管理能力,但營收下滑與研發收縮也可能被視作增長動力不足。最終,關鍵在于企業能否清晰傳遞戰略邏輯,展示長期技術布局,以贏得市場認可和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AI驅動正成為宇信科技財報中的高頻詞。公司在投資者關系活動中回答道,2025年上半年,公司AI產品和解決方案已觸達國有大行、政策性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及農信社等各類銀行客戶。
出海加速
在非銀與AI之外,出海戰略同樣是公司轉型的重要著力點。
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宇信科技在印度尼西亞、中亞及港澳市場均取得進展:某跨國銀行香港和國際分行的新一代核心銀行系統項目于5月進入系統測試階段;在印度尼西亞市場與頭部數字銀行聯合運營,帶動海外創新運營業務增長;在中亞市場探討跨境支付、移動支付等合作;在港澳市場中標某商業銀行多個數據實施項目。
宇信科技方面向記者表示:海外市場對軟件公司產品價值認同,海外市場長期看也會帶來更高的毛利。2025年上半年公司不斷強化東南亞市場,新落地歐洲市場,持續布局中東、中亞市場,實現海外營收1635.54萬元,同比大幅增長121.25%。
與此同時,公司資本層面的動作也備受矚目。為滿足公司海外業務發展需要,推進公司海外戰略布局,6月18日,宇信科技已向港交所遞交H股發行申請,計劃在主板掛牌,打造“A+H”的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及知名度。
從行業環境來看,賽迪顧問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銀行業IT投資規模為2757.48億元,同比增長1.86%,增速延續放緩態勢。根據灼識的研究報告,海外市場特別是東南亞市場,未來五年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市場增速大約是年化14%—15%,非銀科技金融機構將會更高。
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聯合創始發起人袁帥認為,盡管金融科技企業出海面臨競爭激烈、監管環境差異等諸多挑戰,但從市場需求、政策環境、技術發展和競爭態勢等方面分析,未來三到五年內,海外市場具備成為金融科技企業主要增量的巨大潛力。金融科技企業應積極把握這一機遇,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深入了解目標市場的需求和特點,制定合理的出海戰略,以實現海外市場的快速拓展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