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信用評級到債券投研,再到包括權益在內的多資產投資,睿遠基金董事總經理、投資經理李武的職業軌跡與資本市場發展脈絡高度契合。他的投資理念既堅持價值投資的核心原則,又保持足夠的靈活性以適應市場環境變化。李武通過深入的基本面分析、嚴格的估值紀律和團隊協作,力爭為投資者尋找長期可持續的投資機會。
職業路徑與經濟脈絡同頻共振
李武的投資生涯始于信用評級領域,這段經歷為他打下了堅實的企業基本面分析基礎。2008年債券市場的大發展,讓李武的職業軌跡發生了第一次轉變,進入公募基金行業從事研究和投資。隨著債券市場特別是以地產債和城投債為主的信用債市場快速發展,他轉向了債券投資管理,并專注于企業風險分析和債券投資管理工作。
2016年,李武迎來了職業生涯的第二次重要轉型——從債券投資轉為“固收+”投資。他清楚地記得當時的市場環境:債券收益率處于低位,股票資產表現亮眼,尤其是中國核心資產展現出極高的性價比。2017年也是價值投資的豐收年。
2019年7月,李武加入睿遠基金,他的投資理念更趨成熟。“我將更多精力放在大類資產配置和自下而上的權益投資上,通過精選更具性價比的標的,同時注重多資產協同管理。我們秉持長期價值投資理念,整體風格與組合管理也嚴格遵循這一理念。”李武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說。
李武的投資框架建立在公司投研團隊扎實的企業基本面分析基礎之上。他坦言,不論是早年從事信用債風險評價,還是后來轉向包括權益在內的多資產投資,本質上都是基于自下而上的基本面分析方法。隨著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他的投資理念也在持續迭代優化。
尋求權益資產內部的平衡
“實際上,我早年積累的企業基本面研究和債券投資思維仍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過去3年,我們重點布局的高分紅股票,就可以視為債券投資邏輯的延伸。”李武說。
李武表示,價值投資是一種理念和方法,并不局限于高股息板塊。這種“靈活務實”在這幾年的市場環境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去年三季度以來,港股互聯網板塊顯著反彈,一大動因是此前跌幅已非常充分。對于一些科技、周期及成長類標的而言,在悲觀預期下,其真正的價值屬性反而能夠更加凸顯。”
在組合管理方面,李武表示,當前債券資產收益率普遍降至2%以內,這類資產的整體性價比已大不如前。在這樣的背景下,構建股債混合型資產組合的難度明顯加大,不得不將高分紅資產作為組合的核心構成,這實質上是對傳統債券資產的一種替代。
李武表示,當前的配置策略更應側重于權益資產內部的平衡,通過不同類別股票資產的搭配來實現組合的平衡,難以單純依靠債券和股票的簡單配比來達到投資目標,多資產平衡投資要建立在估值基礎之上。
捕捉“認知差”中的投資機遇
站在當前時點,李武認為,A股市場當前出現明顯分化:一端是以人工智能、半導體為代表的科技板塊擁擠度有所提升;另一端則是傳統周期消費類股票仍處于估值相對低位,這類板塊的基本面有待進一步改善。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要始終堅持價值投資的基本原則,關注那些市場關注度較低、估值仍處相對低位的領域,這些行業中正在孕育新的變化。”李武說。
“新一代消費群體的形成帶來了完全不同的行為習慣和消費理念,近兩年涌現的新興消費形態,以及線上精神消費的支付意愿明顯上升,正是這種趨勢的代表。”李武說。
盡管李武坦言對部分新興商業模式的理解仍須加深,但他始終重視消費板塊的價值。他認為,消費行業始終是投資的核心領域,“重投資,重出口”向“重創新,重內需”轉型的長期方向已經明確,因此要投入更多時間去學習和感知社會消費形態的變遷,并挖掘相關優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