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周開始,8月份經濟、金融運行數據將陸續披露,其中備受關注的一項指標是從4月份就一路下行的固定資產投資。
4.2%、4.0%、3.7%、2.8%、1.6%,從今年1月份至3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速達到4.2%的階段高點之后,這一指標已連續4個月走低。當前,“擴大有效投資”已經成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之一。從各個層面釋放的信息看,后續投資增速觸底回升還是有底氣的。
首先,擴內需需要強化投資對消費的支撐作用。
最近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提出了一批加快實施的重點行動,包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和“人工智能+”消費提質,其中,前者就指明了產業投資方向。
10年前“互聯網+”行動啟動實施,帶動了相關產業投資,促進了產業升級和消費變革。現在,隨著“人工智能+”行動的開展,投資規模將實現大幅提升,對產業變革和消費提質的促進也將更加深遠而持久。
投資對消費發揮支撐作用,消費引領投資行為,這在“人工智能+”領域會體現得更為真切。如果從投資的角度審視今年3月份發布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就會發現若干產業投資機會,其中就包括“人工智能+消費”。而且,“人工智能+”產業的開發、發展、升級在財稅、金融等政策的支持下,投資規模勢必會顯著放大。
據國際數據公司(IDC)預計,到2028年中國人工智能總投資規模可突破1000億美元。
其次,設備更新“穩投資”成效明顯。
在今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的政策背景下,大規模設備更新對投資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份至7月份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5.2%,占全部投資比重達16.2%,拉動整個投資增長2.2個百分點。
在設備更新金融支持方面,除了超長期特別國債由去年的1500億元提升至2000億元外,符合有關條件經營主體設備更新相關的銀行貸款本金還可享受額外貼息的優惠政策。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的信息顯示,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設備更新的投資補助資金帶動總投資超1萬億元。
這些數據表明,設備更新在實現“穩投資”目標的同時,也促進了投資結構的優化,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創造了條件。
最后,基礎設施投資的“壓艙石”作用仍會加強。
在所有投資行為中,基礎設施投資發揮著筑牢經濟基石、引領未來發展的重要作用。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7月份,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3.2%,增速比全部投資高1.6個百分點;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43.0%,比上半年提高6.0個百分點。
社會資本是基礎設施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據悉,有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出臺促進民間投資發展的政策舉措,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民間投資項目發行基礎設施REITs。
同時,一批重大工程項目為投資增添了動力。今年7月份,總投資1.2萬億元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建設啟動,包括連接新疆與西藏、總投資預計達4000億元的一批鐵路線路也將陸續轉化……
這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必然會帶動相關產業投資規模持續擴張。
從各方面反饋的信息看,也許就今年1月份至8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判斷仍需謹慎,但在影響項目工程施工的因素逐步減少的環境下,在各種政策措施的支持下,投資增速觸底回升或已為期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