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券商債市投資表現分化明顯。自營業務收入成為業績“勝負手”,資管業務則在“固收+”策略驅動下普遍增長。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市場環境復雜化,券商不僅要依靠債券投資獲取穩定收益,更要通過多元策略和FICC(固定收益、外匯及大宗商品)業務拓展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券商債市投資成效頗豐
作為展現券商投資能力的重要“兩翼”,自營和資管業務在債市中的表現愈發突出。
今年上半年,自營業務收入仍是影響上市券商業績的“勝負手”。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有36家A股上市券商的自營收入較上年同期實現正增長,6家出現不同幅度下滑。
拆解來看,上市券商債市投資差異漸顯。以太平洋與粵開證券為例,太平洋上半年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13.56%,主要原因之一為該公司抓住機遇,債券投資收益得以提升;反觀粵開證券,其上半年自營業務收入下滑近32%,該公司解釋稱,主要是受債券市場行情影響,且去年同期固定收益業務收益率較高、同比基數較高。
與此同時,近20家上市券商上半年資管業務收入增幅同比為正。對此,有券商在半年度報告中透露,特色“固收+”產品是其突圍的利器。例如,截至2025年6月末,興業證券全資子公司——興證資管受托資產管理資金總額1134.8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創近五年管理規模新高。興證資管稱,這依托于其持續深化“固收+”策略,夯實固收業務基本盤,依托現金管理、固收純債等系列產品不斷拓展機構業務合作邊界。
“在低利率環境下,固收類產品在穩健性和收益率方面均具有一定優勢,因此對投資者具有較強的吸引力,配置價值凸顯。”東吳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李勇在其研報中認為,固收類產品規模有望保持增長態勢,發展空間廣闊,或成券商資管業務的重要發力點。
多元策略應對市場震蕩
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券商自營業務的投資靈活性正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今年上半年,股債蹺蹺板效應明顯,部分券商通過期貨、互換等工具實現風險對沖,甚至逆勢獲利,展現出“宏觀資金”的投資水準。
一位券商自營交易員向上證報記者表示,與資管產品的“天然多頭”屬性不同,券商自營可靈活運用國債期貨、利率互換、債券借貸等工具,不僅能在債券市場下跌時做空獲利,還能有效對沖風險。今年以來債市波動加劇,券商自營的靈活性優勢凸顯。“在股債蹺蹺板效應明顯的背景下,我們提前加大了股票市場的配置力度,用靈活策略在資產間切換,以對沖債市波動帶來的沖擊,提升整體組合的穩定性。”上述人士說。
一位業內人士向上證報記者透露,今年部分券商自營在組合中加入黃金、REITs等多元資產,增加收益彈性。在債市大幅下跌之時,也有券商果斷做空債市,實現可觀收益。與前幾年依賴加杠桿做多城投債的“順風順水”不同,今年的市場考驗更能體現自營部門的交易功力。
尋求固收業務的新突破
在債市震蕩與行業轉型的背景下,券商也正尋求固收業務的新突破。
華泰證券固收團隊在研報中認為,要從多個層面進行業務模式突圍:一是“做廣”,借助“固收+”等拓寬能力圈進行多元配置;二是“做深、做細”,挖掘利差壓縮、特定品種α等機會;三是“做新”,積極探索固收量化、衍生品等新工具,同時把握“出海”大潮下的海外投資機遇;四是“做工具”,擁抱債券ETF等產品機會。
在這一過程中,FICC業務有望成為新的突破口。多家A股上市券商均在2025年半年度報告中提及FICC業務對其投資業務的助力。例如,國金證券表示,固定收益類業務方面,公司積極挖掘優質債券投資,加大低風險套利業務等交易性業務的資源投入,FICC全業務鏈布局穩步發展;華西證券稱,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續鞏固周定收益業務核心優勢,加速推進FICC戰略轉型。
“推進FICC業務,可以實現跨境投資、大宗商品、衍生品等資產與傳統固收投資相嫁接,進一步豐富業務形態和收益來源。”財通資管固收研究部負責人韓晗對上證報記者表示。
持續優化“固收+”產品的投資策略和資產配置也是業界共識。中泰資管首席基金經理程冰告訴上證報記者,布局“固收+”產品可以更好地為投資者增厚收益。為了能夠提供穩定的收益,控制回撤,調整資產的倉位依然是“固收+”產品投資股票時需要首先考慮的問題。和股票相比,可轉債是一類“攻守兼備”的資產,因此可轉債也常常出現在“固收+”產品的投資列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