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鎢在線數據顯示,截至9月10日,黑鎢精礦(≥65%)報價為28.80萬元/噸,較年初價格上漲101.4%;仲鎢酸銨(APT)價格為41.80萬元/噸,較年初價格上漲98.1%。
從供應端來看,“鎢礦資源的開采受到一定限制。例如,今年4月份,自然資源部下達2025年第一批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58000噸,較2024年第一批開采總量控制指標減少4000噸,降幅超6%。”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需求端方面,隨著制造業的回暖,對鎢制品的需求顯著增加,尤其在汽車制造、航空航天、機械加工等領域應用較為顯著。
受益于鎢價上漲,上游企業業績表現較為優異。以崇義章源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章源鎢業”)為例,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億元,同比增長32.27%。產品方面,公司鎢粉銷量2657.83噸,同比增加43.68%。碳化鎢粉銷量2975.12噸,同比增加19.25%。
“公司擁有6座采礦權礦山和10個探礦權礦區,通過與行業地質專家及專業找礦團隊合作,持續推進資源勘探工作,穩步實施采礦權礦山與探礦權礦區的整合,進一步強化了資源儲備能力。”章源鎢業表示。
中鎢高新表示,作為在資源端擁有優質礦山的企業,將直接受益于鎢價及其他伴生金屬價格的上漲,整體有利于公司業績成長。
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講師王雨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于上游鎢礦開采企業而言,一方面,需要加大在環保設施和技術研發上的投入,提高開采效率和資源利用率,在符合環保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增加產量;另一方面,要加強與下游企業的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供應關系,通過簽訂長期合同等方式,鎖定部分銷售量,進而降低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在鎢價高企背景下,一方面,上游鎢礦開采企業可能會尋找潛在資源的開發,為市場帶來新的供應量;另一方面,過高的價格也可能促使下游企業加快尋找替代材料的步伐。
“光伏和汽車等領域對鎢制品的市場需求仍將旺盛,疊加‘金九銀十’傳統消費旺季,鎢價短期內或維持高位走勢。”袁帥說。
王雨婷表示,鎢礦開發周期長、投入成本高,短期內難以快速增加產量,鎢價或仍有上升的空間。
可以看到,鎢資源價值正在被市場重估。無論是資源企業、加工企業還是終端應用企業,都需要積極適應市場變化,把握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