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走強,吸引了上市公司將資金投向證券市場。據上市公司公告披露,自2025年以來,已有至少8家公司動用最高10億元及以上額度的資金,開展證券投資或購買基金等理財活動。其中,利歐股份最高投資額達到30億元,方大炭素和七匹狼最高投資額分別為24億元和20億元。
上市公司“入場炒股”
9月5日,歌華有線表示,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不超過人民幣35億元(其中風險產品投資額度不超過10億元)進行委托理財,在上述額度內,資金可以循環滾動使用,委托理財的資金為公司自有資金。其中,中風險理財產品主要投向為收益憑證類、混合類、權益類理財產品等。投資期限委托理財期限為自2025年8月29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
對于增加投資中風險理財產品的合理性及必要性,歌華有線表示,近一段時間以來,市場利率進入下行通道,傳統銀行存款及類存款理財產品的收益持續走低。在此背景下,以原有資金規模完全配置低風險理財產品將導致公司理財收益逐漸縮水。因此,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當提高理財規模并增加理財類型,可獲取更高的投資收益,助力公司平穩健康發展。其次在行業下行周期,公司需開源節流、多措并舉提升效益。通過盤活閑置資金、多元化配置部分收益潛力更優的理財產品,可提升公司整體資金的使用效率,為公司貢獻額外的財務收益,緩解經營壓力。
本輪投資,熱情最高的公司是利歐股份,8月8日,利歐股份董事會審議通過議案稱,同意公司及下屬子公司使用不超過30億元(或投資時點等值外幣)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授權期限自本次董事會審議通過議案之日起12個月內有效。
利歐股份其實是資本市場的“熟手”。2016年,公司以3.5億元拿下理想汽車11.745%的股權。2020年理想汽車在納斯達克上市后,這筆投資賬面浮盈一度突破百億。那一年,公司歸母凈利潤暴增至47.74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445.42%,創下上市以來的新高。
但投資故事很少只有好的那一面。2024年,利歐股份營收同比增長,但歸母凈利潤卻轉為大幅虧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理想汽車股價的下跌。公司年報顯示,公司持有的理想汽車股票以及報告期處置的部分理想汽車股票合計確認的損益金額約為-8.21億元,該部分損益對公司歸屬凈利潤影響金額為-6.16億元。
此外, 聯發股份擬使用總額度不超過12億元的自有閑置資金進行證券投資(包含委托理財),期限自2024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之日起12個月內有效。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記者表示:“不能否認部分上市公司是從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出發,在監管規定之內,用自有資金或閑置資金進行投資理財,但這種行為一旦形成一種‘氣候’,就不得不讓人擔心了。上市公司的募資原本是應該用于主業,投資實體經濟,若反其道行之,全部用于投資金融產品,這不僅會給外界造成‘不務正業’的印象,也會讓資金在金融領域空轉,對實體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
排排網財富研究總監劉有華也認為,上市公司參與證券投資有利有弊。從好處來講,體現在對業績的補充作用上。當主營業務增長面臨瓶頸時,證券投資收益往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優化財務報表。然而,而從不足方面來看,由于證券市場波動較大,以及股票市場的不可預測性,很可能導致公司盈利出現大幅起伏。
多家公司靠投資盈利
上市公司“炒股” ,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成為上市公司改善業績的法寶。
9月10日晚間,珠江股份發布公告,宣布擬出售所持有的益佰制藥、奧瑞德、中國平安、爾康制藥的A股股票。
珠江股份表示,公司計劃根據市場行情出售所持868.60萬股益佰制藥股票、97.06萬股奧瑞德股票、7716股中國平安股票、471.22萬股爾康制藥股票。此次出售僅為初步意向,能否成交及具體交易時間、價格存在不確定性。出售價格根據出售時的市場價格確定,但整體出售價格不得低于4694.9萬元。珠江股份表示,經初步測算,預計本次出售股票扣除持股成本及相關稅費后所獲得收益將占公司最近一年經審計凈利潤50%以上。
此外今年上半年,七匹狼凈利潤達到1.6億元,但賣服裝只賺了不到3000萬元,其余1.26億都主要靠股票投資。
七匹狼的投資眼光主要聚焦在市場頂流上,重倉了一堆“明星股”,包括騰訊、中國平安、中國海洋石油、中國移動、貴州茅臺、寧德時代等。 其中僅騰訊一只股票就幫七匹狼賺了5500萬元。
與七匹狼情況類似的還有蘇寧易購,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8.95億元,同比增長0.4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869.3萬元,同比增長230.03%。其中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7.15億元,上年同期為0.90億元,增長1797.73% 。
劉有華表示,要讓上市公司炒股行為發揮其正面價值,需依靠多方共同引導與規范。監管機構應進一步完善制度,明確證券投資的比例上限,并強制上市公司詳細披露投資策略、風控手段及對業績的實際影響,同時對過度投機行為加強約束。上市公司自身需堅持以主業為核心,將投資定位為輔助手段,建立科學、審慎的投資決策和風險管理機制,避免盲目追逐市場熱點。投資者也應理性看待證券投資收益,更多關注企業主營業務的競爭壁壘與長期成長性,而不應被短期的業績波動所干擾。
也有機構反應,其實不能簡單地認為“炒股”就是不務正業,有些上市公司進行證券投資,其實是為了穩定供應鏈上的合作關系,比如寧德時代就持有鋰電池相關企業過百億元的股票。一是可以對供應鏈有一個整合,其次可以密切關注到產業鏈上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