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張旭廈門報道
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投洽會)于9月8日至11日在廈門舉辦。今年投洽會以“攜手中國投資未來”為主題,聚焦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集中展示了數字技術、綠色低碳、新能源等新興領域的創新技術和優質項目。
作為以雙向投資促進開放合作的重要平臺,本屆投洽會吸引了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11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團報名參會。
一邊是外資不斷加碼中國,并將中國視為創新中心,將創新成果輸出到全球各地;另一邊是中國企業出海進程加快,為全球帶來新的機遇。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崔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本屆投洽會來看,無論是“世界投資中國”,還是“中國投資世界”,高科技產業、數字經濟相關的部分都在不斷上升。
投資中國,與創新同行
投洽會上,中英系列投資交流活動、民營企業與全球500強高管對話、優質上市公司路演等在內的70多場投資專題活動和100多場專題路演百花齊放,不斷放大“投資中國”的吸引力。
英國是本屆投洽會的主賓國,英國駐華貿易使節倪樂思在投洽會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我們有400平方米的國家館,有100多家企業參與到展覽中,這也是投洽會歷史上英國最大的一次參與。”
9月8日,德國費森尤斯醫療中國區總裁陳玉剛在投洽會“投資中國—選擇經開”國家級經開區招商引資對接推介活動上發言時表示:“德國基因為中國醫療生態注入了標準化和精準度,中國生態為我們的技術賦予了落地的新場景和加速度,這種融合不是簡單的1+1,而是產生了1+1>2的放大效果。”
費森尤斯集團成立于1912年,是全球領先的醫療保健公司。早在2007年,費森尤斯就在江蘇常熟投資建設了中國首個、也是亞太地區最大規模的生產線,后來還在上海建立了獨立研發中心,并推動透析治療的國際合作。
近年來,外企越來越看重中國的創新能力,將創新成果輸出到其他市場。在投洽會期間,韓國貿易協會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樸善景分享了韓國企業投資中國的變化:37%的韓國企業已經意識到需要采取戰略改變,以應對中國商業環境的變化;許多韓國企業正在尋求戰略性本地調整,并建立更多合作伙伴關系。
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總裁趙炳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國是一個提升競爭能力的訓練場,也是全球業務發展的重要平臺。對于松下而言,中國不光是制造中心,也是創新中心。從過去‘在中國為中國’,到現在‘在中國為全球’,正在進行轉型。我們希望把在中國歷練的競爭力,帶到東南亞和全球市場,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正在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記者從商務部了解到,全國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條目分別從2020年的33條、30條減壓至29條、27條。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清零”,在云計算、生物技術、獨資醫院領域實施開放試點。在外資企業重點關注的政府采購、知識產權保護、數據跨境流動、財稅優惠方面,有關政策條件持續改善和優化。
本屆投洽會,特別設立新質生產力專區,集中體現中國的創新動能。在機器人板塊,工業機器人揮舞著機械臂,模擬著生產線高效運轉的場景;第六代機器人則實現了為咖啡手工拉花;錕铻骨科醫療機器人則展現著數字醫療的新圖景。
低空經濟也備受關注,低空飛行模擬器、無人駕駛艙、自轉旋翼無人機、智能機場等低空經濟方案正在塑造全新的出行方式。中國低空經濟百人會執行理事長姚樂向記者表示,文旅和空中交通等面向消費者的業務,將為用戶打造全新的生活空間和交通方式,持續創造價值,將是低空經濟的未來。
中國正以龐大市場、完善的產業配套、創新能力、不斷改善的營商環境持續吸引著全球資本。
匯豐亞洲及中東地區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表示,中國吸引外資的結構中,高新技術產業占比正在提升,跨國企業對高端制造、醫療醫藥等新經濟領域的投資正在增加,與此同時,他們也看好零售和快消等消費相關行業。
據匯豐近期面向全球企業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仍是全球企業計劃增加貿易往來和加碼生產制造的主要市場:在計劃增加貿易往來的目標市場中,中國獲受訪企業選擇的比例最高(44%);在生產制造方面,有四成受訪企業正在或計劃未來兩年增加在中國的產品制造。
基建新能源成對外投資熱點
在投資中國熱度不減的同時,中國投資也高度活躍。其中,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發展、新能源合作是中國對外投資的熱點領域。
在投洽會對外投資專題發布會上,商務部組織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等七家商會首次發布中國對外投資活躍度指數。
數據顯示,1-6月,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指數為142,處于高度活躍水平。其中,意愿指數為149,高度活躍;實際指數為137,較高活躍。
從區域來看,東盟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主要目的地。今年1-6月,我國企業對東盟投資指數為255,月度指數連續16個月處于高度活躍水平。對歐盟投資指數為176,對金磚國家投資指數為142,均處于高度活躍水平。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會長曹甲昌表示,東盟是我國紡織服裝企業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今年上半年,超六成紡織服裝企業的投資投向東盟國家,我國企業與東盟國家貿易往來日益密切。此外,非洲和拉美近年來也有不少中國服裝企業的投資。
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劉春介紹,截至2024年末,機電企業在境外設立企業及機構近5000家,遍布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存量近2000億美元,主要分布在汽車制造、計算機通訊和電子設備制造、專用設備制造、電器機械和器材制造、金屬制品、通用設備制造等領域。
本屆投洽會上關于對外投資的活動也明顯增加,包括共建“一帶一路”國際投資合作交流活動、“投資英國”等一系列雙邊投資推介會。商務部在投洽會上發布了中國對外投資的“路線圖”,包括《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境外中資企業商(協)會最佳實踐》《中資企業國別發展報告》《RCEP國家貿易信用環境分析報告》《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發展報告》等。
據《2024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中國在2024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達到1922億美元,規模保持世界前列,連續九年占全球份額超過一成。截至2024年底,中國在境外設立企業5.2萬家,遍布190個國家和地區,對外投資存量超過3萬億美元,連續8年保持全球前三。
參加此次投洽會的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代表。近3年來,海辰儲能的儲能電池出貨量年復合增長率達167%,在美國、歐洲、中東等國家和地區訂單快速增長。
“全球儲能市場需求旺盛,處于快速躍升期,海辰儲能構建起從材料、產品體系到系統集成、整站服務的全球化全鏈條能力,為全球客戶提供全場景定制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海辰儲能總裁王鵬程說。
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司長張力在對外投資專題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健全對外投資管理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海外綜合服務平臺,推動對外投資合作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