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老大金風科技(002202.SZ)開始向氫氨醇板塊進擊。
9月10日晚,金風科技公告,計劃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轄區內投資建設風電制氫氨醇項目,總投資金額約為189.2億元,項目的實施尚需政府有關部門審批或備案。
該項目總體規劃建設3 GW風電, 所發電力80%以上用于電解水制綠氫,通過生物質氣化耦合綠氫制取綠色甲醇60萬噸/年、制取綠氨40萬噸/年。
金風科技解釋稱,投資項目是為了完善公司業務布局,拓展業務發展空間。利用巴彥淖爾市豐富的風光資源和生物質資源,其可以進一步打造在風電加綠色化工領域的綜合解決方案能力等。
上述項目投資的資金來源為金風科技自有資金及銀行貸款。
最新財報顯示,截至6月底,金風科技資產總額1615.53億元,其中流動資產716.87億元,貨幣資金95.86億元,負債率73.08%。其現有貨幣資金不足以支撐該項目投資。
界面新聞聯系多位金風科技人士詢問投資上述項目情況,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
氫氨醇一體化項目是以氫為紐帶,氨/甲醇為載體的產業鏈耦合,一般布局在新能源基地等位置,以便獲取穩定的新能源電力供應。在此,風光發電直接供電解水制氫,綠氫與氮氣合成氨,或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甲醇。
作為新興的清潔能源代表,氫氨醇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內蒙古風力、太陽能資源豐富,成為綠色氫氨醇等項目布局的優選之一。
公告提及,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承諾金風科技上述項目享受屆時國家允許的省、市及當地與項目有關的最優惠扶持政策,并將協助金風科技辦理電網側接入系統事宜、尋找穩定的碳源及銷售通道等。
金風科技是風電龍頭企業,其國內新增風電裝機已連續14年排名第一,全球新增風電裝機連續三年排名第一。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金風科技在近兩年的財報中均提及,正在打造覆蓋陸上大基地、海上深遠海區域、分散式風電等多場景產品布局,同步拓展“風電+”制氫、儲能、混塔、能碳等新興業務。
在此前價格戰的影響下,近年風電企業業績增速放緩。在今年行業“反內卷”作用下,風機價格有所回升,但部分龍頭今年上半年仍增收不增利。
今年上半年,金風科技實現營收285.37億元,同比增長41.26%;歸母凈利潤14.88億元,同比增長7.26%。這一凈利增速已在龍頭企業中表現優異。
近年來,不少風電、光伏大廠紛紛下場氫氨醇項目,欲打通新能源產業鏈,拓寬應用場景,增加新業績增長點。
風電企業中,遠景科技集團同樣在內蒙古赤峰打造了綠色氫氨項目,該公司稱之為“全球最大綠色氫氨項目”,也是全球首個實現離網制綠氫綠氨的項目。
其總體規劃產能152萬噸,首期工程產能32萬噸。今年7月,首期工程已建成投產。
明陽集團在過去幾年間啟動了多個風光儲氫醇項目,該公司將“風光儲氫燃”一體化作為戰略布局。今年半年報顯示,明陽智能正與重點國際客戶推進綠色燃料長期協議簽訂,聯合國際國內戰略合作伙伴在重點區域規劃“風光儲氫燃”、海洋能源與綠色化工項目等。
運達股份(300772.SZ)也正在推進多個相關項目,該公司去年投資了超過200億元,在吉林省建設約80萬噸生物質秸稈氣化合成綠色甲醇生產線、約20萬噸水電解制氫催化合成綠色甲醇生產線以及200萬千瓦風光及儲能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以來中國至少已有13個總投資超100億元的綠色氫氨醇新項目完成了簽約和備案。
氫氨醇項目熱,與雙碳目標牽引、政策層面驅動、技術的發展、對于風光等新能源的消納等均有深層次關聯。
2024年10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發布了《關于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的指導意見》。
《意見》指出,在合成氨、合成甲醇、石化、鋼鐵等領域鼓勵低碳氫規模化替代高碳氫,探索建設風光氫氨醇一體化基地。因地制宜發展生物天然氣和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綠色燃料,積極有序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
中國西北等地區長期面臨棄風棄光問題,通過實施“風光氫氨醇”一體化項目,還可以有效解決風光消納需求問題。
除了風光制氫,還可以通過工業副產物制氫,海洋氫氨醇一體化項目近年來熱度也在不斷提升。
今年4月,國內首個海洋氫氨醇一體化項目在山東煙臺建設完工。此類項目可以通過沿海風電或海上風電制綠氫,然后轉換為容易儲存的氨和甲醇,直接供應港口碼頭的船舶,或存儲于港口儲罐。
不過,目前綠色氫氨醇及其衍生品成本仍較高,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行業規模化發展。
據中國氫能聯盟測算,在年產15萬噸的項目中,假設年運行8000小時、綠氫原料成本每千克20元,不考慮碳資產收入時,綠氨平準化單位成本近每噸 4200元,氫氣成本占比約86%,略高于灰氨的市場售價。
此外,建設氫氨醇項目還面臨諸多困境,例如風光波動性大,容易干擾電解槽制氫,且綠氫存在儲存、運輸困難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