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大力支持、海內外技術不斷突破的背景下,近年來腦機接口行業應用場景逐步清晰,愈發受到市場關注。Wind數據顯示,萬得腦機接口概念指數9月10日上漲0.32%,近期上漲趨勢明顯。指數成分股中,美好醫療大漲6.98%,昆侖萬維上漲4.71%,創新醫療、賽諾醫療等跟漲。
分析人士認為,腦機接口技術當前已經成為全球各國科技競爭的戰略高地之一。神經康復、運動功能重建有望成為首批走向產業化、商業化的侵入式腦機接口應用場景,當前我國腦機接口產業有望迎來黃金發展期。
行業催化不斷
當地時間9月9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旗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在社交媒體平臺發文稱,目前全球已有12個人植入Neuralink設備,累計使用設備2000天,使用時長超15000小時。據了解,該公司自2024年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許可后,便開始對腦部植入物進行人體試驗。
國內方面,我國在侵入式腦機接口醫療裝備領域實現多項關鍵技術突破。日前,南京山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功能神經外科電生理記錄和刺激設備”(明瞳)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上市,成為國內首個獲批的腦機接口Ⅲ類醫療器械及國產首款侵入式深腦電生理記錄與刺激設備。
在腦機接口語言解碼領域,上海巖思類腦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iBRAIN腦電聯盟、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自主研發的植入式腦電大模型,已實現腦機接口中文解碼臨床突破,有望為因漸凍癥、卒中等疾病導致失語的患者提供更好治療方案。
政策面上,2024年初,工信部等七部門發布《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將腦機接口列為重點推動的未來產業。隨后,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人工智能倫理分委員會編制發布了《腦機接口研究倫理指引》,作為我國在腦機接口研究領域的首部倫理指引,這一指引明確,開展腦機接口研究應確保研究具有社會價值,應主要致力于修復型腦機接口技術,強調通過技術的發展服務公眾的健康需求。
2025年,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腦機接口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產業發展目標:到2027年,腦機接口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進的技術體系、產業體系和標準體系。電極、芯片和整機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腦機接口產品在工業制造、醫療健康、生活消費等加快應用。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打造2至3個產業發展集聚區,開拓一批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
商業化落地前景可期
國盛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張金洋表示,Neuralink掀起全球腦機接口研發熱潮,海外腦機接口產業快速發展;國內上市公司持續推進腦機接口業務布局,各類技術應用百花齊放,商業化落地前景可期。
“腦機接口通過在腦與機器之間建立信息通道,實現生物智能與機器智能的協同交互,是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融合發展的前沿技術。”國元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馬云濤表示,當前,腦機接口創新成果持續涌現,產業加速壯大,已成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領域。
馬云濤認為,隨著腦機接口技術加速發展,產業政策日趨明晰,一些醫療機構、企業加速推進腦機接口的創新技術研發,產業鏈中上游的技術進步帶來下游應用端不斷突破,國內腦機接口公司有望逐步實現商業化應用,并向產業化目標邁進。
在中泰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祝嘉琦看來,腦機接口應用場景廣泛,醫療健康是核心市場。據Market·Research·Future預測,腦機接口醫療健康領域應用在2035年全球規模有望達65億美元,較其他領域空間更大,目前主要涵蓋肢體運動障礙診療、癲癇與神經發育障礙診療、意識與認知障礙診療、精神疾病、感覺缺陷診療等五大類。
祝嘉琦進一步表示,在當前的研究進展上,非侵入式因安全性高、易于普及,已有部分產品商業化,預計滲透率提升最快,其中康復類產品安全性高、適配人群廣,近幾年商業化有望加速;侵入式聚焦高精度、高價值領域,如癲癇、神經發育障礙診療、感覺缺陷診療等領域具備更大空間。考慮到腦機接口目前處于商業化起步階段,當前市場主要以主題投資為主,建議從以上兩部分關注產業鏈投資機會。